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31]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6]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7]

  • 人生的底线[135]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14]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7]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49]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3]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8]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7]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5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1佛教艺术 >> [专题]d1佛教艺术 >> 正文


    探寻藏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流光之美
     
    [ 作者: 米广弘   来自:网络   已阅:3787   时间:2022-3-1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3月1日    佛学研究网

        一块金属,反复捶擛,平面的线敲打出立体的形状,形成浮雕造型,兼顾神韵,一个个精美的金银铜作品,在造像师的工匠手中完美呈现。

        藏传佛教金铜佛像是对各种金属铸造和锻造的佛像的泛指或俗称。

        金铜佛像艺术是在继承本民族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周边及各地的造像与绘画技法,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创新进取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点和醇厚质朴特色的艺术类型。

        一座座精品杰作,神采飞扬、跃然纸上,给观赏者以身临其境之感。西藏各地域的神圣艺术殿堂不仅拥有诸多特色鲜明的传世佳作,还派生出诸多风格迥异的绘画流派,这些艺术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符合藏人的审美情趣和发展需求。

        金光闪闪半日功,古香古韵百年成。能工巧匠们在制造青铜佛像时把宗教信仰理念融化在了高超的技艺中。在刻石、雕塑、铸造和制作佛像时,把虔诚的信仰投入到每一个造像、每一道工序中去。制作出来的佛像具有佛的神姿,端庄慈祥,佛心与神韵融为一体、给人以活灵静和之感。

        以金铜铸造的藏传佛像,材质优良,工艺精细,符合审美,早已被中西方文化接受,国内外收藏研究之风盛行。

        藏传佛教金铜造像中,比较有代表的是菩萨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比例。此外度母一直是造像的主要题材,特别是细节处理,优美的手势就是一个表征,其次是表现在佛像衣饰上,头戴花冠,项挂短链,腹系腰带,手臂足皆有钏饰,多处闪烁着民族艺术的光辉。

        藏传佛教造像材质大都先以金属(黄铜、红铜、金铜)铸成,而后再以黄金进行表面(镀金、鎏金等)装饰。藏传金铜佛像的制作方法主要有内地惯用的失蜡法及藏地应用的敲花法与模具法。

        工艺流派中最突出的就是两种:

        “佛装像”——螺发,身披袈裟;“菩萨装像”——头戴珠宝冠,身披绸衣,佩戴璎珞、项链等饰物。佛像具足相好庄严,威仪庄严,身上装饰不多,手执法器也少。菩萨装像身材丰满福相具足,华丽优雅,眉眼中透露出宁静淡然。按佛像的类别分为佛祖、菩萨、本尊、护法和祖师(上师),按制作风格分为西藏,尼泊尔,汉藏等,按脸相分为寂静相、忿怒相和寂忿相,具体为:

        释迦牟尼像:结跏趺坐,左手作触地印,意为降伏群魔,右手结禅定印。身着通肩式袈裟,边缘錾刻精美纹饰。
     
        观音菩萨像:根据材质或姿态,进行简化或拼接来均衡佛像的比例和承重问题。常说的千手千眼观音造像不是塑有一千只手臂和一千只眼,是采取变通的办法。

        文殊菩萨像:一般右手握智慧剑,象征以智慧剑斩烦恼结,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经,代表智慧的思维。

        地藏菩萨像: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右手持锡杖,左手持宝珠,脚踏莲花,清静庄严。

        每一尊杰作的造像,凝聚了宗教、艺术、历史、工艺等多种元素,同时融合了历代各地的艺术表现手法,是真正的集大成者的人类文化文明的结晶。

        鎏金和彩绘这两种佛像是非常精美和高雅的艺术,做工精细,神韵生动,显其雍容华贵,超群脱俗。锻造大师手中的铁锻画,鬼斧神工、技艺精巧,显现出铁的自然筋骨、古朴流畅,具有强烈的立体感,佛像造像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工、人工合造而成。

        金铜在锻造中,锤炼出了手艺人的美好福田,在敲打的淬火中,在高原的阳光里,焕发着光泽,熠熠生辉。古老的金铜造像技艺如今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门技艺是从生活里来的,它的保存就是保存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让现代人感受到传统工艺的永恒魅力。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及重要人物[2040]

  • 从“嘎钦”学位看藏传佛教学经制度[3461]

  • 简论藏传佛教前弘期的译师判教思想[3281]

  •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历史定制和原则[4489]

  • 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学理依据、本土特色和时代特征[5869]

  • 论宗教中国化——以藏传佛教为例[3558]

  • 青藏高原崇马习俗:藏传佛教信仰“马头观音”[6062]

  • 试论藏传佛教的王朝化与国家认同[6950]

  • 藏传佛教中的四臂观音[6565]

  • 藏传佛教佛像主要种类及代表佛像[5891]

  • 新时代藏传佛教中国化的路径和实践[6276]

  • 藏传佛教菩提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3981]

  • 喜饶嘉措大师: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光辉典范[7983]

  • 佛法在中国的流变:藏传佛教点滴 [刘立丰][5454]

  • 藏传佛教文化的意蕴与价值[5898]

  • 藏传佛教思想史现代学科引领者——班班多杰[4850]

  • 藏传佛教在河西走廊的传播与发展[7421]

  • 第七届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讨会在京开幕[3554]

  • 藏传佛教辩经首次走进台湾[3770]

  • 藏传佛教造像量度经[497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