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TUDY OF A DOUBEL CAVE Ⅶ AND Ⅷ IN YUN-KANG CAVES |
|
[
作者: 谢振发 来自:硕博文库 已阅:4716 时间:2006-10-7 录入:huanglizhi |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学研究所,2004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4年 【英文标题】THE STUDY OF A DOUBEL CAVE Ⅶ AND Ⅷ IN YUN-KANG CAVES. 【文章作者】谢振发 【指导教师】李玉泯 【论文页数】132 页
【中文关键字】云冈石窟|北魏雕刻|双窟|二佛并坐|佛教造像|维摩诘|艺术史|艺术 【英文关键字】YUN-KANG CAVES|ART-HISTORY|ART
【中文摘要】在云冈石窟中,第七、八双窟左右相邻,规模大小相当,石窟的形制亦同,且凿有甬道将这两个洞窟连接起来。此外,在第七、八双窟的造像上,前室的外侧壁皆雕绘本生图,相邻的内侧壁都作千佛龛;主室造像也呈照应的关系,一方面双窟的尊像作相互对置的布排,另一方面又以佛传和维摩诘等造像贯串双窟。 就雕刻风格来看,第七、八双窟的营造年代约当北魏献文帝天安、皇兴年间(466-471),最迟也在孝文帝延兴年间(471-475)完工。献文帝时开凿第七,八双窟是基于阴阳相配的原则,为皇考妣文成帝、后祈求冥福。《释老志》记载,宣武帝准云冈石窟于伊阙开窟二所,为皇考妣孝文帝、后祈福,显见云冈双窟之制于播迁洛阳后仍盛行不堕。 值得注意的是,第七、八双窟造像的掌背上刻划有弧形标记,和陕西派的北魏造像同,如皇兴五年和承明元年像,这似暗示陕西和平城两地佛教美术相交流的情事。此外 第七、八双窟的造像典出《法华经》和《维摩诘经》两部大乘佛典,其造像意涵乃是受到长安罗什教学的影响;藉由佛传龛像的开展,将二佛并坐以及维摩诘等造像连系起,表现出《法华经》会通般若诸经的教理意趣。 至于第七、八双窟这种透过石窟造像传写佛典要旨,可能和僧统昙曜的付法藏精神有关,藉由坚贞不坏的石窟传载法藏,以期住世不绝。在此之前太武废佛,第七、八双窟正反映出平城教团对佛法的危机感。
| |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