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08]

  • 太虚大师: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佛[106]

  • 时间看人品,小事见人心![123]

  • 福报从哪里来?高僧们这样回答[121]

  • 人生如水,修行为境![125]

  • 深种善根,用心经营[145]

  • 从虚云老和尚的“持戒”日常,[107]

  •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128]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4)[179]

  • 找寻年轻人“挤爆”寺院的答案[155]

  • “生性凉薄”的人,请深交一辈[137]

  • 中国人8大忌讳:​大喜易[12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向佛陀和祖师学习劳动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781   时间:2022-5-5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5月5日    佛学研究网

        在佛教,从世尊到一些祖师大德,都是很注重劳动的。

        唐代义净大师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上记载:“世尊在逝多林,见地不净,欲令彼乐福众生,于胜田中植净业故,即自执彗(扫帚)扫林中。时舍利子、大目犍连、大迦叶波、阿难陀等诸大声闻,见是事已,悉皆执彗共扫园林。”

        将逝多林打扫干净后,释迦牟尼佛就在法堂中告诸弟子说,凡扫地的人有五种功德:“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清净;三者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业;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

        在《长膝经》中,一位在家弟子请教佛陀:一个俗务缠身、享受欲乐的在家人要怎样才能获得今生的幸福快乐?
    佛陀说:有四样东西可以带给在家人今生的幸福快乐,其中第一个就是勤劳具足——在家人通过从事耕种、商业、公务,或正当任何一种技术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他对该工作熟练、不懈怠,拥有充分的思考能力,胜任工作、胜任安排。这就叫做勤劳具足。

        佛法传到中国后,慢慢发展出了“农禅并重”的形式,后来禅宗祖师把这种独特的方式保留下来并由百丈怀海禅师完成确立,自此便有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

        当时百丈怀海禅师每日除领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生活中自食其力,平常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弟子为体恤师父之年迈,故藏其作务之工具,百丈禅师以坚决的口吻说:

        “我无德之人,怎能劳烦他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废人?”

        乃以绝食抗议。

        百丈禅师的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于生活中修行的精神,成为丛林千古的楷模!

        印光大师亦尝劝人多多劳动,并可以此自立和爱儿女:

        “富贵人子弟,多多一事不做,一旦遇祸乱,则必至无以自立。今全去用人,亲自操作,一则习劳,而能和血脉,二则少闲,而消诸妄念,实为爱儿女之根本办法,善何如之。”(《文钞续编·复慧龙居士书》)

        弘一大师在《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中教诫青年佛子要注意“习劳”:

        “习”是练习,“劳”是劳动。现在讲讲习劳的事情:

        诸位请看看自己的身体,上有两手,下有两脚,这原为劳动而生的。若不将他运用习劳,不但有负两手、两脚,就是对于身体也一定有害无益的。换句话说:若常常劳动,身体必定康健。而且我们要晓得: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唯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

        现在讲讲佛的劳动的故事:

        所谓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平常人想起来,佛在世时,总以为同现在的方丈和尚一样,有衣钵师、侍者师常常侍候着,佛自己不必做什么;但是不然,有一天,佛看到地下不很清洁,自己就拿起扫帚来扫地。许多大弟子见了,也过来帮扫,不一时,把地扫得十分清洁。佛看了欢喜,随即到讲堂里去说法,说道:“若人扫地,能得五种功德……”

        又有一个时候,佛和阿难出外游行,在路上碰到一个喝醉了酒的弟子,已醉得不省人事了;佛就命阿难抬脚,自己抬头,一直抬到井边,用桶汲水,叫阿难把他洗濯干净。

        有一天,佛看到门前木头做的横楣坏了,自己动手去修补。

        有一次,一个弟子生了病,没有人照应。佛就问他说:“你生了病,为什么没人照应你?

        那弟子说:“从前人家有病,我不曾发心去照应他;现在我有病,所以人家也不来照应我了。”

        佛听了这话,就说:“人家不来照应你,就由我来照应你吧!”就将那病弟子大小便种种污秽,洗濯得干干净净;并且还将他的床铺,理得清清楚楚,然后扶他上床。

        由此可见,佛是怎样的习劳了。佛决不像现在的人,凡事都要人家服劳,自己坐着享福。这些事实,出于经律,并不是凭空说说的。

        再说两桩事情,给大家听听:弥陀经中载着的一位大弟子——阿楼陀,他双目失明,不能料理自己。佛就替他裁衣服,还叫别的弟子一道帮着做。

        有一次,佛看到一位老年比丘眼睛花了,要穿针缝衣,无奈眼睛看不清楚,嘴里叫着:“谁能替我穿针呀!”佛听了立刻答应说:“我来替你穿。”

        以上所举的例,都足证明佛是常常劳动的。我盼望诸位,也当以佛为模范,凡事自己动手去做,不可依赖别人。

        以上可见,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对劳动之注重了。然古德教人,所言即所行,如是说,必如是行。二位大师自身之习劳亦足以动人:

        弘一大师《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记载:

        “大师一生,最喜自作劳动之事。余于民国十三年曾到普陀山,其时师年六十四岁,余见师一人独居,事事躬自操作,别无侍者等为之帮助。直至去年,师年八十岁,每日仍自己扫地、拭几、擦油灯、洗衣服。师既如此习劳,为常人作模范,故见人有懒惰懈怠者,多诫劝之。”

        倓虚老法师《影尘回忆录》中记载了弘一大师住在青岛湛山寺的一段时光:

        “屋子都是他自己收拾,不另外找人伺候。窗子、地板都弄得很干净……走后,我到他寮房去看,屋子里东西安置得很有次序,里外都打扫得特别干净!
    桌上一个铜香炉,烧三枝名贵长香,空气很静穆的,我在那徘徊良久,向往着古今的大德,嗅着余留的馨香。”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恭迎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佛陀出家成道的殊胜因缘[515]

  • 二月二 龙抬头丨细说龙与佛陀的不解之缘[445]

  • 不读《悲华经》, 不知佛陀的五百大愿与无尽悲心[632]

  • 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成道,证悟了什么?[628]

  • 佛陀与阿难的往昔因缘[983]

  • 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753]

  • 佛陀的广长舌相[813]

  • 佛陀教导我们理财的方法[1066]

  • 佛陀教授的放牛之法[1150]

  • 怒火该如何熄灭?佛陀有方法[1171]

  • 农禅并重与佛教中国化[2415]

  • 弘一大师:一双手脚,原是为劳动而生[2053]

  • 佛陀的师承与超越[1603]

  • 佛陀会不会骂人?[2467]

  • 祖师也有业障啊[2000]

  • 六一儿童节,你我都是佛陀座下的“童子”![1963]

  • 佛教中国漫谈之25.为何示现八相成道?佛陀可以不“死”[2123]

  • 佛陀住世时期的古印度思潮[3410]

  • 佛陀降魔而成道,究竟什么是“魔”呢?[2217]

  • 佛陀因何相貌庄严,见者欢喜?[241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