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03]

  • 过好每一个当下[116]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45]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134]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24]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55]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36]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36]

  • 人生的底线[152]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35]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4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43]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儿孙自有儿孙福”,它的下句才是精华,可惜少有人知
     
    [ 作者: 一行禅师   来自:网络   已阅:2160   时间:2022-5-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5月6日  佛学研究网

        《增广贤文》里记载过一句话,现代的老人也经常挂在放在嘴边,那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意思是儿孙自有子孙的福分,父母不必为其担心。

        提到这句话,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却不知道下句,其实对比上句,下句才是经典,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关于这个典故,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传说,明朝宣德年间有个秀才姓罗,他因家境贫寒考场失意,最后只能远离家人,到其他地方当个教书先生。

        罗秀才有妻有儿,妻子是大家闺秀,他不在的时候只能妻子来干家务,妻子不擅长干家务,所以只能儿子妻子一起管理家务。

        在外过了几年,罗秀终于休假回家过年了。见到自己7岁的儿子,很满意,就想考他的对对子,好送他去上学。

        罗秀才指着天,先出了一个“天”让他对,儿子平时只懂家务,所以根本对不出,母亲在一旁干着急就指着地,结果不小心指到了地上的鸡屎,儿子心领神会,对出了一个“天”对“鸡屎”。

        罗秀才大怒,又厉声问他“父亲”对什么,其母怕丈夫气坏,就指着自己,想让儿子对“母亲”,结果儿子看到了奶,就对出“奶”。

        罗秀才听罢,对自己蠢笨的儿子终于死心,他既恨自己与科举无缘,又对儿子心灰意冷,最后出家当和尚去了。

        罗秀才突然离开,对这个家打击很大,但他的妻子慢慢想开了,就用农忙的闲暇时间悉心教导儿子,后来又积攒钱财为自己儿子请名师。

        果然,他的儿子进步飞快,后来一举高中,成了状元。

        为了感激自己的母亲,他的儿子中了状元后就为母亲过寿。出家的罗秀才听了,非常高兴,急忙赶回家探访。

        但看门的人不认识他,就禀报说有个和尚来化缘,罗母开始给他钱,他不要,后来还请求见新科状元,见到后就在墙上写了一首诗:

        离别家乡十八秋,
        千钱斗米我不收;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为儿孙作马牛。

        这句话的下句其实是告诫天下父母,儿孙自有他们的福气,智力也是一样,只能因势利导,而不能强逼或者放任,否则最后只能适得其反。

        对子女付出是爱的表现,但要掌握尺度。

        林则徐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子女逐渐长大,已经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父母不必为子女过于操劳担忧。如果子女有福,即使两手空空,也能白手起家;如果没福,就算你家财万贯,最后也是任其挥霍,坐吃山空。

        这时候做父母的可以适当地给他们一些人生建议,但不能管得太紧,让他们有束缚感,毕竟这样会使双方徒增烦恼,也不利于家庭和谐。

        到了一定年纪,该花的钱就花,想去的地方就去,该放下的放下,该淡忘的淡忘,背负太多,身体受不了。

        不要对自己太苛刻,辛辛苦苦半辈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爱好一定不能少,一来可以消遣时光,二来可以择交而友。

        管好自己,有个好身体,有个好心情才是最重要的。要坚信,自己过得好,全家都有福。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223]

  • 把自己照顾好,是你对世界最大的贡献[227]

  • 在一生的病痛旅程之中,身体是你的受害者,而不是你是身体的受害者。[273]

  • 人是如何一步步废掉自己的?[314]

  • 中国人8大忌讳:​大喜易失言、大怒易失礼……[499]

  • 人生最不该挥霍的三样东西[659]

  • 你的情绪,身体一直都记得[897]

  • 4个简单技巧,教你改写潜意识里的“消极程序”[1792]

  • 你的语气,就是你内心的样子[1005]

  • 疫情当下,最好的活法,就1个字![841]

  • 让人心情变好6个习惯,请逼自己养成![993]

  • 正确使用好自己的身体,就能“复归于明”[1038]

  • 赢什么,别赢了感情,输什么,别输了心情[957]

  • 人,不能让心情生病[1047]

  • 身体是你的镜子——加深与自己身体的关系[961]

  • 话留德,事留心,人留路[1193]

  • 让人醍醐灌顶的3个人生真相[1210]

  • 人的好运从哪来?[1205]

  • 人,绝不能让心情生病​[1346]

  • 越努力,越焦虑,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14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