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05]

  • 太虚大师: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佛[105]

  • 时间看人品,小事见人心![121]

  • 福报从哪里来?高僧们这样回答[119]

  • 人生如水,修行为境![123]

  • 深种善根,用心经营[144]

  • 从虚云老和尚的“持戒”日常,[106]

  •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12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4)[179]

  • 找寻年轻人“挤爆”寺院的答案[155]

  • “生性凉薄”的人,请深交一辈[137]

  • 中国人8大忌讳:​大喜易[11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你认识你自己吗?星云大师解读5首禅诗,直指人心,明心见性!
     
    [ 作者: 星云大师   来自:网络   已阅:1390   时间:2022-5-2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5月26日  佛学研究网

        疫情之下,很多人的心里积压了多重的焦虑和苦闷,无法纾解。禅,有如山谷清泉,不经意地流向人心深处,洗净纠结不清的意识分别,化解束缚顽劣的迷情妄执。因此,禅门的公案、语录和诗偈能传遍世界各地,不但滋润了人类久被禁锢的心灵,也开展出无限宽广的文化内涵。

        所以这种时候不妨听听星云大师讲佛诗中的智慧,可谓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是根治时弊的一帖良药!

        期盼大家能透过文字般若,直悟生命的本源,在这个烦躁的夏季,获得一份欢喜自在的清凉。

        不认识自己

        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
        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唐·石头希迁

        “从来共住不知名”——久远以来,我们就和一个跟我们最亲近的人住在一起,只是不知道他的名字罢了。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佛性!人,最可悲的就是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家本来面目,每天对着别人都叫得出张三李四,却不知自己是何等人物!

        “任运相将只么行”——人,除了要认识自己外,更要任运随缘、自由自在地生活。要如何才能过任运的日子呢?一、要随缘生活;二、要随境安住;三、要随心度众;四、要随喜自在。

        现在社会上,大部分的人都是逆缘在生活,既然不能顺着缘,当然就不可能随境自在;不能随境自在,就不容易安住。连安住都不能,还谈什么随心所欲地度众结缘呢?世间,多少麻烦,多少是非,都由不认识自己而起。

        “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古来那些成圣成贤的人,都还不能认识自己,何况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凡夫,哪里会明白呢?我们对佛道若不去研习、自修,真理就永难明白,不明理不精进,就不会修行,不修行当然就不会明白自己了。这首偈语,主要是教我们认识自己,才能任运随缘,不再造次沉沦于凡流之辈。

        生死一如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唐·鸟窠

        这是唐朝鸟窠禅师的一首偈语。

        “来时无迹去无踪”——人,生时从哪里来?无踪无迹。死后往哪里去?也无踪迹。生来死去都是一样的无踪迹。

        “去与来时事一同”——过去有位禅师沿门托钵,正巧施主家生了儿子,禅师听了,站在门口悲伤地流泪,主人很不悦:“我们家添了宝宝,大家都一团欢喜,禅师为什么伤心流泪呢?太不吉利了!」禅师说:“我是在哭你家又多了一个死人。”一般人的观念,都以为生乃可喜、死乃可悲,而在悟道的人看来,生就是死,有生必有死,何必到死的时候才悲哀呢?

        幻梦人生,终归黄土大地,生与死都是一样的。有人在旷野中,被狮子追赶,无处可逃,刚好看到一口枯井,就攀着井中树藤想躲到井里求生,爬到半途,看到井底有四条毒蛇咻咻吐舌,头上又有黑、白两只老鼠啮咬他攀附的树藤——万一树藤被咬断了,不跌死,也会被井底的四条毒蛇咬死。正在万分惊慌恐惧时,飞来五只小蜜蜂,滴下五滴蜜,蜜刚好滴入他的口中,满嘴香冽冽的甜蜜滋味使他忘记了生死边缘的可怕。

        这个寓言显示了人生。人生,被无常的狮子逼到枯井里,井下是生老病死、地水火风四蛇正在盘踞吞噬,而生命的藤枝又被象征昼夜的黑白二鼠啮食着,多么危险啊!五只蜜蜂比喻五欲——财、色、名、食、睡,一点点甜头,就使我们忘记了危险,如此愚昧的人生很不值得。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人生的百态千情都是幻梦,生死也如梦,苦海沉沦无了时,不要醉生梦死,快快求得解脱,才是最最要紧的事。

        心念

        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
        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唐·黄檗

        “心如大海无边际”——人的心,如大海一般无边无际,事实上心还不止像大海,心像国王,可以发布命令。心念一动,眼睛就去看,耳朵就去听,手就去做事,脚就去走路,所以说心如国王能行令。心又像电光,心念一动,东西南北任遨游;想建大楼,念头一转,心头的大楼即刻就建好了,心念之快真如火石电光。

        心又像画师,《华严经》上说:“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心如艺术家,可以在心中呈现出美好或丑陋的种种变化。心又像虚空,可以包罗万象。平常我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不是说宰相肚子里真能撑着一条船航行,而是形容宰相的心量大得能容纳一切!所以“心”是无量无边,是变化万端,是容纳万有。我们该如何对待这颗心呢?

        “广植净莲养身心”——有这么了不起的一颗心,我们就要好好地爱它。珍馐美味的营养食物入口吃了,可以滋养我们的身体;戒定慧则可以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要好好地在心田里广植净莲。

        “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是说由心的力量能推展我们这一双手,要好好地随时随缘为人积功德。例如随口说好话,随手替人服务,随时结善缘……希望我们今天的社会,到处都是行善布施的慈悲人,人间就会很美好了。

        能忙能闲

        粉壁朱门事甚繁,高墙大户内如山;
        莫言山林无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唐·龙牙

        “粉壁朱门事甚繁”——我们看到粉刷过的墙壁、朱红色的大门,多为豪门巨富所居,以为他们身心安适,事实上他们并不安闲,有时忙得连饭都来不及吃,连觉都睡不安然。

        “高墙大户内如山”——看到有钱人高筑的围墙,值得羡慕吗?高墙大户里,人我是非、权势争夺、贡高我慢,如山一样层出不绝地阻碍着,生活并不是很平坦、很顺利的。

        “莫言山林无休士”——不要说深山僻林里没有隐者,没有凡事看开不计较、万事都能放下的休士。

        “人若无心处处闲”——人到了无心的境界,不是不用心,而是不计较,不患得患失,就像无门禅师说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自然是“处处闲”了。

        人,真能闲得下来吗?有的人能忙不能闲,闲下来就很难过;有的人能闲不能忙,没有事时安然自在,事情一来就受不了。

        其实这都偏于一边。一个人要能忙能闲,能早能晚,能饱能饿,能大能小,能进能退,能有能无,能苦能乐,无所不能,那就是无心了!一旦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假围绕?在世间上,不管功名富贵也好,为人服务也好,重要的是要人忙心闲。无心不是不用心,而是不计较得失,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量量自己

        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
        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宋·石屋清珙

        现代社会上有些人,眼睛天天看着张家是非、李家长短,说这个好,骂那个不好地批评别人,但是就不知道对自己怎样衡量,真有嘴说人,没嘴说自己。

        “手携刀尺走诸方”——裁缝师手里拿着刀尺,各地奔波丈量,替人穿针引线缝衣裳,真个是“线去针来日日忙”。我们虽不是裁缝师,也难免每天为谁辛苦为谁忙。这种忙都是比较上、分别上、自我上的忙,忙来忙去也忙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如果我们能如祖师说的“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不分别、不计较、不存爱憎,就比较容易看清自己面目。一有爱憎的心,就有“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心态,甚至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偏见,是很可怕的。

        “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人都好量别人的长短,量别人的贫富,量别人的贵贱,量别人的美丑,量别人的好坏,量别人的是非,量这量那,嫌贫爱富、攀缘巴结的,就不知道量量自己!两个眼睛只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

        我们如果能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观照自家宝藏有多少价值,就能够避开很多人生的陷阱。

        自家长短你几时量?不妨常常问自己!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这四句话[246]

  • 远离你身边的“老实人”[386]

  • 念《心经》的九个层次[805]

  • 人生最大的难题不是认清人心,而是认清自己[533]

  • 星云大师圆寂,千字遗嘱表达一生志愿![694]

  • 人字好写,人心难懂[494]

  • 我们为什么要明心见性?[582]

  • 好人嘴硬,坏人嘴甜![629]

  • 说话留德,做事留心,做人留路[751]

  • 趣谈:高僧的身边为啥总围着一群士大夫?[1152]

  • 人贵知恩,贵在感恩[906]

  • 眼睛识人面,时间验人心[1077]

  • 不问天意,不猜人心[1377]

  • 星云大师亲授维系爱情六大妙诀,看懂受益终生![1269]

  • 当你看淡一切,活着就不累了[1338]

  • 不经一事,不懂一人[1897]

  • 不是一路人,何必同路去?[1719]

  • 佛说:不问天意,不猜人心,一切随缘[1567]

  • 人心能量的超级妙用[1491]

  • 人心的九个结[16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