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16]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3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26]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13]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53]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82]

  • 人性四大弱点[166]

  • 情绪稳定的背后[161]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假于人,[140]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90]

  • 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生命智[15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和[16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想知道自己是个有“正见”的人吗?进来对照一下就知道了!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866   时间:2022-6-1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6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人生偏差太多,感觉迷茫混乱怎么办?没有恰当的人生目标与方向,在恶性竞争中难以摆脱,面对各种痛苦,无解状态怎么办?

        今天让我们从“八正道”里找寻答案,用“正见”这个锦囊,在这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世界,活出愉快、精彩和智慧。

        何为“正见”

        正见,是佛教“八正道”之一。

        八正道,指的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八种修行方法。依出世间的八正道去实践,将可获得生命的解脱;依世间的八正道去实践,可成为善人君子。

        “八正道”能帮助大家,在物欲横流、迷茫混乱的时代找到生存之道;在学习、工作、生活上,给予恰切的指导。

        关于“正见”,圣严法师开示:

        “正见即正确的知见,由闻四谛理,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苦、空、无常,是无一法能独立存在,也无一法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明了这短促人生要保持纯洁善良,不纵我役物,随流恶染;要把偏执的思想,改正过来。”

        印顺法师的《佛学概论》说:

        “正见,最先是闻慧,即对因果、事理、四谛、三法印等,从听闻正法,而得正确深切的信解,理解佛法,以佛法为自己的见地。”

        星云大师曾说:

        “学佛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知正见。一个人只要有正知正见,肯发心立愿,则历史会肯定你的价值,大众会推动你的前进,工作会帮助你的成就,信仰会保护你的未来,因缘会安排你的人生,功行会助长你的前途。”

        “八正道”以“正见”为首。就是说,正见最为重要。因为有了正见,对于事理才会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破除谬妄偏差的俗知俗见,最终悟入正道。

        有正见,能离苦

        悉达多太子在出生的时候,世上已经有了很多修行者和思想家。当悉达多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时,那些修行者仍然在依靠自己的想法,去寻求世间的幸福或解脱的道路。

        佛陀在弘法的过程中,经常要与这些修行者对话,并以“正见”来引导他们,使其从“盲修瞎练”的用功,转变为“智慧”的成长。

        我们可以从《杂阿含经》中,读到佛陀关于“正见”的开示: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见;正见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见;正见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这里可以看出,有“正见”的人,知道诸行无常,能够引导各种人解脱苦恼,自己也能觉悟而超越生死,非常令人赞叹。

        用正见,指导生活

        对于在各行各业过着世俗生活的人来说,如何以“正见”来指导修行和生活呢?

        有一次,一位并未出家的婆罗门见到佛陀,就很直接地问了关于“正见”的问题。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生闻婆罗门,來诣佛所,稽首佛足,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所谓正见者,何等为正见?”

        佛告婆罗门:“正见有二种:有正见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见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正见有施,有说,有斋,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婆罗门!是名正见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

        婆罗门!何等为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维,集,灭,道、道思维,无漏思维相应,于法选择、分别、求觉、巧便、黠慧、观察,是名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佛说此经已,生闻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佛陀在解答婆罗门关于“正见”的问题时,首先告诉他正见有两种:一种可以引导世间向善,一种可以寻求解脱之道。

        比如很多人认为布施、持戒、劝善,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人,并且避免自己犯错。但是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是依照世俗的观念去判断是否正确。这虽然是在行善法,但却不究竟。

        所谓正见,是依“苦、集、灭、道”四圣谛而树立的见解,能以此判断诸多法门是否趋向于解脱道,以“正见”来“择法”,明确修行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正如《阿毗达磨辞典》对“正见”的解释为:

        云何正见?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名正见。

        所以,佛教的“正见”特别强调“四圣谛”思维法。

        很多佛弟子可能觉得,自己对四圣谛是非常认可的,但是在发生问题时,仍然想不通,很难运用“胜义谛”的教法去化解自己的烦恼。

        其实,在困境缠缚的当下,我们很难一下子抽离出来,那些不自控的负面情绪,会加深我们的种种疑惑,这恰恰是检验和提升修行的时候。也许现在还不能时时保持“正见”,但是在对境出现时,能够及时发现“不正见”,便能避免受其挟使,误入歧途。

        远离“不正见”

        世人常常会产生的“不正见”大约有五种。

        1 萨迦耶见:

        又叫“身见”,这是一种外道的见解,认为五蕴实有,执此为我,而生种种谬误的见解。《成唯识论》曰:“萨伽耶见,谓于五耶蕴执我我所,一切见趣所依为业。”

        2 边见:

        有了我见,即计度我为死后常住不灭者,或计度我为死断灭者,此即佛教所反对的常见或断见。

        3 邪见:

        认为世间无生果之因,亦无可招之果,故为恶不足惧,为善不足法,此种见解,乃见之最邪者,故名邪见。

        4 见取见:

        于前种见上随执一端,以为最胜,即固执其所见,一切斗争依之而起,故以一切斗争所依为业。

        5 戒禁取见:

        印度古代苦行外道,认为受持牛、狗、鸡等戒,可以得涅槃之果。这种非因计因,非道计道之见,是为戒禁取见。

        佛教告诉我们,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而生的。我们的身语意所产生的后果,都会在缘起中展现出来,但却没有什么能困住我们,因为一切都不会永恒不变。

        能改变生命方向的,正是我们自己。不管在佛陀修行的年代,还是现在,都有各种言教、思想在世间传播。敏而好学的佛弟子,你觉得要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中树立“正见”呢?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改变困顿处境的关键[333]

  • 位置不同,不必解释[357]

  • 佛说:最大的逃避,是你从不让自己停下来[372]

  • 学佛者如何在生活与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境界[385]

  • 什么是禅?净慧长老:满天星斗、运水搬柴[582]

  • 读懂这几句,看透生活本质[436]

  • 最好的道场,在人生每一个困境和卡点处[745]

  • 如果你对生活灰心……[653]

  • 所谓幸运,就是你有能力改变自己[677]

  • 给生活做减法,给生命做加法[825]

  • 禅学与生活和工作的关系[807]

  • 性价比最高的活法,是守好这“三个圈”[811]

  • 当菩提达摩被问到:什么是佛的头脑?[827]

  •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修忍辱?[841]

  • 不管生活有多糟糕,都要记得这三句话![833]

  • 心宽处,皆是路[818]

  • 格局大了,生活就顺了[856]

  • 《心经》:当你累了就默念这三句话,不论什么事都会改变[967]

  • 茶像生活,写着不同的人生[1078]

  • 人人生而不同,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89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