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35]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7]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11]

  • 人生的底线[136]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17]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3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7]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54]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4]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9]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7]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5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禅宗在金代的弘传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590   时间:2022-6-17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6月17日    佛学研究网

        金代国祚虽短,但在佛教教学方面,如华严、禅、净、密教、戒律各宗都有相当的发展。其中禅宗尤为盛行,这可说完全受了北宋佛教的影响。本来黄河流域的中原一带,在金人未占领以前,禅宗的杨岐、黄龙二派已很兴盛。

        杨岐系克勤(1063—1135)住汴京天宁寺,黄龙系净如(?—1141)住济南灵岩寺,各弘宗风,为北方禅宗的二重镇。金人占领中原以后,道询(1086—1142)继承净如在灵岩寺弘法,著有《示众广语》、《游方勘辨》、《颂古唱赞》诸篇。汴梁则有佛日大弘法化,传法弟子圆性(1104—1175)于大定间应请主持燕京潭柘山寺,大力复兴禅学,著有语录三编行世。门弟子中得法的有普照、了奇、圆悟、广温、觉本五人。

        广温(?—1162)又参学于燕京竹林寺广慧之门,后住河北蓟县盘山双峰寺弘化。另有政言(1125)从慈照禅师处得法,著有《颂古》、《拈古》各百篇,《金刚经证道歌》、《金台录》、《真心说》、《修行十法门》等;相了(1134—1203)从懿州崇福寺超公处得法,他们先后都曾住潭柘山寺弘化。

        道悟(1151—1205)得法于河南熊耳山白云海禅师,后住郑州普照寺弘化。教亨(1150—1219)从普照寺宝和尚参学有得,弟子宏相传其法。

        此外,更有河朔汶禅师、利州精严寺盖公、五台铁勤寺慧洪、上京宝胜寺善英诸师,都著名于禅门。

        这时期的禅学,大抵是看话禅一派。末期的万松行秀(1166—1246),尤为金代著名禅师。行秀,河内人,初从胜默、云岩诸德参学,各契深旨,为两河三晋的佛教徒所钦敬。后住邢州净土寺,筑万松轩自适,因有万松之称。他传曹洞青源一系之禅,嗣法磁州大明寺雪岩满禅师,虽治禅学,而平时恒以《华严》为业。他曾在从容庵评唱天童的《颂古百则》,撰《从容录》,为禅学名著。其他著述有《祖灯录》、《请益录》、《释氏新闻》、《辨宗说》、《心经风鸣》、《禅说》、《法喜集》等。他兼有融贯三教的思想,常劝当时重臣耶律楚材以儒治国,以佛治心,极得楚材的称颂,说他“得曹洞的血脉,具云门的善巧,备临济的机锋”,一时传为的评。行秀的法嗣少室福裕,所弘尤广;林泉从伦继事评唱颂古,撰《空谷传声》、《虚堂习听》各六卷。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禅宗大意·公案的启示[382]

  • 禅宗大意·禅宗的五家七派[550]

  • 禅宗大意·禅宗门下的楞伽师[540]

  • 禅宗大意·禅宗的传法授衣[450]

  • 禅宗大意·禅宗的创立[410]

  • 这口禅宗“云门饼”,是甜还是咸?[768]

  • 禅宗对苏轼书法美学的影响[565]

  • 静波法师:禅宗并非鼓励人们空谈佛法|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832]

  •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1064]

  • 中国禅宗原始的宗风:梁代三大士[1189]

  • 万里无寸草处去[809]

  • 清初曹洞宗寿昌、云门二系的传承及太平天国后江南禅宗尊宿[1051]

  • 禅宗无相戒的流弊与后期修正[1204]

  • 中国文化像一条龙,而禅为这条龙点了“睛”[1250]

  • 三个人,开启了中国禅宗乘风破浪千余年,你知道他们是谁吗[1322]

  • 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1764]

  • 中日禅宗文化与“雪隐”语源考析[1475]

  • 禅宗与佛教中国化[2150]

  • 禅宗的顿渐法门[1921]

  • 禅宗的棒喝[198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