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两匹马各自拉着一辆货车,陪主人去远行。
其中一匹马十分实诚,一路上艰难而卖力地走着;另外一匹马则跟在后面慢悠悠地晃着。
主人嫌慢,就把第二匹马拉的货物搬了一些到第一匹马的车上。
慢马看了很高兴,走了一会,脚步故意放得更慢了。
后来,主人干脆就把它拉的货物全都搬到了快马的货车上。
浑身轻松的慢马暗自得意地想:“它真傻,这么卖力活该被折磨,看我现在多舒服!”
可主人却觉得:“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我干嘛还要养两匹呢?”
没多久,慢马就被卖给了屠宰场。
这就是著名的慢马定律,它说的是:如果你可有可无,没有实实在在的价值,那么你离被抛弃的日子就不远了。
总想待在舒适区,是对自己未来的凌迟;放弃成长,将是人生最大的风险。
一个人,唯有不断地学习升级,才能牢牢把握自己的生活。
01 你的舒适区,正在杀死你。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看上去勤奋踏实,可升职加薪永远无望。
这往往源于他们只愿意待在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从不抬头看看这世界的风云变化。
直到有一天,看着同龄人远超自己,才意识到危机。
《爱丽丝镜中奇缘》中,红皇后对爱丽丝说:“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新技术不断迭代,知识也在不断的刷新人们的认知。
很多人拼尽全力艰难奔跑,只是为了能在日日新的时代里不被淘汰而已。
朋友小宁有次跟我诉苦:最近这几年,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钱也越来越难挣。
原来一同毕业、同时进入某大公司的同学小凯,现如今已经是大区经理,收入是他的好几倍。
想想自己在公司待了快七年,见客户、跑市场,看上去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愣是没有被提拔。
他忍不住抱怨:“这破工作,谁愿意做谁做吧,我是不做了。”
于是,我便提议他跳槽,他却很快就不再言语。
事实上,作为销售人员,大多要出差,有的甚至常年驻外,去别人不愿意去的领域,做别人啃不下来的市场。
但小宁呢,碰到出差就能拖就拖。
每天就在电脑前联系一下客户、偶尔在本地跑跑业务,卡点上班打卡,到点准时下班。
不仅工作热情比不过新来的年轻人,连论工作经验、业务能力,都不如干了一年的同事。
360创始人周鸿祎在《给那些仍旧在公司混日子的人》一文写道:“你混日子,就是日子混你,最后的输家是你自己。”
人生如逆旅,不折腾就倒退。
只想躺在舒适圈里,安逸自在的人,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
人生有尺,安逸之外,都是危机。
02 放弃成长,是人生最大的风险。
网上有句话叫做:“放弃谁都可以,但是不要放弃自己。”
放弃成长,如同自断双履。
总是在工作中混日子,最终时代淘汰你的时候,可能连个招呼都不会打。
电视剧《人世间》中的周秉昆从小学习成绩不好。
眼看着哥哥姐姐都考上了大学,有稳定而体面的工作,而自己因为没有文凭,木材厂倒闭后,只能在酱油厂做工人,每天忍受着恶劣的工作环境。
在酱油厂工作的时候,周秉昆认识了吕川、曹德宝这些朋友,自称“光子片六君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君子的命运也因为个人选择而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六人中,只有吕川和唐向阳二人坚持学习。
哪怕在恢复高考前,二人也坚持不懈地学习数学和英语。
高考恢复后,两人抓住机会,让自己的人生向上更进了一步。
吕川被厂里推荐进入大学,最终进入官场,成为中央纪检委的一员。
唐向阳考上了大学,进入省化工研究所,后来辞职下海做了一家化工厂的高管。
而其他几个人因为懒于读书学习,不思进取,好逸恶劳,一直在艰难的生活里为生计打转。
没有过硬的技术,也没有像样的学历,将自己的生活过的一团糟。
吴倩一家甚至要借住在周秉昆的老房子里。
曹德宝为了钱财竟然和相处多年的朋友撕破了脸。
停止成长的他们,根本无法应对生活里的风浪,哪怕是微小变动,都足以让他们的生活天翻地覆。
与其说是时代抛弃了他们,倒不如说是他们自己放弃了自己。
常言道:“晴天留伞,下雨不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生本就充满了不确定性,放弃成长,只能在风险来临时,束手无策、心慌焦虑。
而想要对抗人生无常,拥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得有过硬的本领。
唯有持续的学习力,才能让自己始终跟上社会节奏、始终保持步履从容。
03 唯有学会不断升级自己,方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季羡林在《吾心归处是心安》中写了这样一件小事:
他的好友唐老鸭,从南极科考站送来一枚特殊的礼物为他庆生:一株长得像树一样的小草。
它每年只长1毫米,如今寿高6000岁,却也只有6厘米而已。
可即使如此,6000年来,它从未停止生长。
小花小草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我们人呢?
天赋极高的人,停止成长和学习,只能落得伤仲永的结局。
普通人不忘成长,兢兢业业、点滴积累,也能成就一番大事。
以下几点建议,帮助你不断生长,拓宽边界:
1.保持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这样一句话:“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好奇心,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内驱力。
年少的周鸿祎正是因为对新生事物计算机的好奇,才自学了Basic语言,甚至让家里人定了《少儿计算机报》。
也正是这份好奇心,将他带入了互联网的世界中。
好奇心孕育热爱,热爱中滋养机遇。
机遇奖赏的,永远是那些对世界敏感的人。
2.利用“15分钟热度”,快速启动
萨卢斯特说:“行动之前必须充分的酝酿,一旦定下决心,就应该果敢行动。”
普通人和传奇之间,差的是说干就干的执行力。
不确定自己能否坚持,不妨利用三天打鱼的热情,先试上一试。
根据“沉浸15分钟”法则,想要做的事,排除障碍和干扰,先做上15分钟。
这15分钟无干扰的状态,能让我们在专注力最好的状态下,带我们进入正向循环。
3.坚持复盘
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还没有把复盘反思当成习惯,也许你的人生还没有正式开始。”
没有回顾,就没有成长。
能者复盘,强者自省。
《引爆自律力》的作者Kris,每周都会将自己的生活、工作、读书笔记、新闻感悟做复盘总结。
复盘十年,他考取了中央财经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后来创立了一行DoMore,带领10万人摆脱拖延,过上自律生活。
定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复盘,才能做到清醒而不盲从,自信而不菲薄,提升而不退步。
常怀自省之心,常得精进之喜。
4.见贤思齐,向上社交
趁早创始人王潇,在《五种时间》里说:“运动员一定要找到一个好的教练。”
提高自己,需要高人的指点与引领。
在自我精进的路上,同行者决定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互联网时代,想要找到老师并不困难。
周围有优秀的同行前辈、书店里有名人传记,网上有付费课程、讲座。
做个有心人,总能链接到你的教练。
登高山方知天之高;临深渊,可知地之厚;见圣人,方知己之目浅识短。
行走在提升自己的路上,我们需要向前、向上寻找。
04 写在最后。
《荀子·修身》中说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人生是场马拉松,开局漂亮的人有很多。
若只想待在舒适区,放弃成长,终究是走不到最后。
只有勇于尝试、乐于学习、不断提高,人生才会越来越开阔,也才能应对各种生活中的不确定。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持续精进,不惧风浪。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