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114]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106]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111]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11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140]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113]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62]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52]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64]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71]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60]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9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人生有四劫,渡过就是福!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921   时间:2022-6-2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6月26日  佛学研究网

        佛说:“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人生所经历的苦,都是修行路上必经的劫难。

        只有渡过这四劫,人生才会苦尽甘来。

        1 穷苦之劫

        老话常说:“人穷熬一时,心穷毁一生。”

        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内心的贫穷。

        内心贫穷的人心胸狭隘,总是爱占便宜,生怕自己吃了亏。

        这样的人,必定一生贫瘠荒芜。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老夫妻,他们的孩子从小身患重病,病情恶化后需要换肾。但是他们支付不起巨额的医疗费。

        于是,他们向当地的富商求助,想要让富商出资救助。

        乐善好施的富商查证了此事后,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愿意出钱救助。并且承诺后续一系列的治疗费用都由他承担。

        经过换肾手术后的孩子恢复的非常健康,但这对老夫妻不仅不懂得感恩,甚至更加无底线。

        没过多久,他们又找到医生,要求开一个孩子还需深度治疗的证明,好向富商再度要钱。

        医生听到此事后,十分生气,立马把真相告诉给富商。

        富商知道后却淡然说道:“就是因为他们贪得无厌,才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灾祸。”

        《太上感应篇》所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人在做,天在看。心穷之人,总是好高骛远、贪得无厌,只懂得一味的索取,这样的人注定无药可救。

        所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一个人处境越是艰难,越要坚韧不拔,坚守德行和节操。

        只有内心富足,才能广结善缘,迎来富贵,人生才会越来越顺遂。

        2 失败之劫

        佛说:“一切逆境,均是助你上进的增上缘。”

        命运跌宕本是常态,起起落落,难免被拽入低谷。

        而一个人对待低谷的态度,也决定着他人生的高度。

        史玉柱曾是商业界不可多得的创业天才。仅用三年时间便创办了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

        可好景不长,因巨人大厦资金链的断裂,史玉柱一夜之间负债2.5亿。

        一时间,无数看客嬉笑辱骂,人人都在嘲讽他。

        四面楚歌的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直面自己的问题,搜罗了所有关于他的负面文章,细读别人对他的评价。

        文章说的越狠,他看的越认真,甚至组织批斗大会,从大家的批评中总结教训。

        他用最痛苦的方式接纳一切失败。

        因为他深知,想要凤凰涅槃,就必须要经历烈火的锤炼。

        最终,他在瓦砾废墟中重新建立起了一座更巍峨的商业帝国。

        他曾站在巅峰,又跌入了谷底。但也正是这次跌落,才让他获得重生。

        正如王阳明所说:“人须在事上磨练,熬得住方成大器。”

        有的人,身处低谷却总是消极对待、自暴自弃,最终精神萎靡,浑噩一生。

        而有的人,落魄时不怨天尤人,失败时认真生活,面对命运的淬炼,迎难而上,最终柳暗花明。

        人生并非坦途,风雨无数,只有不畏失败,心怀希望,才能熬过苦寒,拨云见日。

        3 执念之劫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

        不管感受到的是痛苦还是快乐,都是由你自己的欲望所决定的。

        曾经以为拥有金钱和名利就会很幸福,到头来却还是逃不开心魔的掌控。

        因为执念是所有痛苦的根源,只有渡过执念之劫,才有机会迎接福气。

        年轻时的林清玄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他每天都很卖力的工作,忙的像个陀螺,不仅写文章还兼职主持节目。

        从早到晚开数十个会议,不停的和各种人应酬,忙的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

        渐渐地,林清玄对这样的生活感到麻木。

        在生活陷入困境时,他毅然推掉了所有的工作,选择到山上闭关思考。

        他写道:“我们总是为了无用的东西,舍弃了有用的东西,逐渐臣服于欲望,最后却活得越来越沉重。”

        是呀,有的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为想要的太多了。

        正如孔子所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内心的烦恼都来源于你自身。只有学会放下心中的欲望与执念,简单生活,才能自在轻松。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幸福永远取决于你看淡多少,并非拥有多少。

        烦恼放下成菩提,心情转念即天晴,一切皆是过眼云烟。

        人生路上,不计得失、看淡荣辱、放下执念,福气便会不请自来。

        4 病厄之劫

        有研究表明:世上90%的疾病都与自身的情绪有关。

        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坏心情,是一切病症的源头。

        央视著名主持人朱迅,风光亮丽的背后隐藏的是无数的心酸和苦痛。在她事业蒸蒸日上时,却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癌。

        但她面对疾病,坚强不屈,与病魔做抗争,最终用乐观豁达的心态战胜了病魔,最后活力满满地站在了舞台上。

        她曾说:“笑可治百病,人生该来的一定来,要走的留不住。一切皆在自身。”

        任何时候,保持乐观的心态才是最重要,因为能治愈你的只有你自己。

        常言道:“心宽一寸,病退一丈。”

        相由心生,病从心起。放宽心态,身体自然就好了。

        人到中年,养心才是惜命最好的方式。

        少思少虑,才会自在轻松;心情舒畅,才能健康长寿。

        经云:“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人生,其实是一场修行。

        一切的劫难都是在消灾,只有内心富足、不畏失败、放下执念、少思少虑,才能修得福报。

        岁月从不偏袒任何人,愿你渡过这四劫,趋吉避凶,活得平安康宁!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学会给自己“刹车”[252]

  • 一个人真正走向强大,要经历三次放下[288]

  • 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316]

  • 内耗:世上最无用的一件事[430]

  • 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558]

  • 若不心宽似海,哪来一帆风顺[704]

  • 疾病是另一种爱,它提醒我们从错误中醒来[747]

  • ​天下本无病,病从心中起:文殊师利与维摩诘的对话[1178]

  • 当你放下后,所有的奇迹都会发生,这是真的![1026]

  • 一个人停止内耗,从三次放下开始[1177]

  • 我们放不下的六种根本烦恼[1473]

  • 佛教有在劫难逃、在数难逃之说吗?[2463]

  • 做人要懂得醒悟![1985]

  • 很多人因病与佛法结缘,却不知道这“药”是什么[3034]

  • 佛教故事:历经劫难 心愈坚定[2711]

  • 五德的缺失,身体就会产生疾病[1888]

  • 十种逆境 转为道用[2492]

  • 佛教是如何看待疾病的[2501]

  • 启示:世上所有的病,都是情绪打了败仗[2276]

  • 佛教是如何看待生病这件事情的?[212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