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改变认知、改变圈子、改变人生[10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无竭[126]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181]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147]

  • 短短五句话,把人生说透了![124]

  • 为什么做人那么难?是有原因的[127]

  • 看清一个人,无需日久,只要三[136]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145]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169]

  • “慈悲者之城”与“涅槃城”[11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180]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139]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佛以水譬喻七种人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059   时间:2022-7-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7月8日  佛学研究网

        昔日,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弘化。

        一日,佛告诉比丘们:“我将以水为喻,为你们说明七种人,你们当用心谛听,善加思惟。”

        比丘们恭敬回答:“如是,世尊!”

        佛陀接着开示道:“第一种人恒常没溺于水中。什么样的人会如此?行种种不善、恶法缠身之人,将来罪业果熟,便要堕入地狱中受苦,无可救拔;这就是恒常沉溺水中之人。

        第二种人从水中冒出头后,又会再度沉没。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能够相信善法,有惭愧心,唯信心薄弱,仅修少许善法。这样的人只能短暂从水中冒出头来,之后又会再度沉溺水中。

        第三种人能够浮出水面,环顾四方。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能够相信善法,有惭愧心、勇猛心,对于所造诸不善法,皆知惭知愧而不敢复造。这样的贤者,就能从水中冒出头,而不再沉没。

        第四种人能够完全出离水面。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能深信善法,有惭愧心,惭愧诸多善法自己未能实践,而精进修道,断除身见、戒禁取见、疑等三种烦恼,证初果须陀洹。

        不会再退转堕入恶道,于天上人间往返七次受生后,当证阿罗汉果。这就是能真正离开水面,不会再沉溺之人。

        第五种人已出离水面,将要到达解脱的彼岸。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深信善法,有惭愧心,惭愧诸多善法自己未能实践,而精进勇猛。

        不仅断除身见、戒禁取见、疑等三种烦恼,而且贪欲、瞋恚、愚痴烦恼淡薄,证二果斯陀含,于天上人间往返一次受生后,即证阿罗汉果而得解脱。这就是已出水面、正在通往解脱彼岸之人。

        第六种人已经到达解脱的彼岸。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深信善法,有惭愧心,惭愧诸多善法自己未能实践,而精进勇猛,断除贪欲、瞋恚、身见、戒禁取见、疑等五种烦恼,成就三果阿那含。

        寿终后将生色界、无色界,于彼漏尽烦恼、证阿罗汉果而般涅槃,不会再来欲界受生。这就是已从水中出离、到达解脱彼岸之人。

        第七种人已经登上解脱的彼岸,且能于岸上清净安立。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深信善法,有惭愧心,惭愧诸多善法自己未能实践,而精进勇猛,漏尽烦恼,得成无漏圣道,成就心解脱、慧解脱──此心离于贪爱系缚、以智慧断除无明惑业而得解脱。

        且成就禅定、证得神通,彻底断除生死的根本,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会再来受生。这样的圣者,就是已登上解脱彼岸、且能于彼岸安立之人。

        比丘们!我以水为喻来说明七种人,这是诸佛如来以大慈悲心为声闻弟子所说,希望弟子们都能获得安隐,度生死海。

        你们应闲居静处,或在树下、或在空处,静心禅坐,勿有懈怠。

        若不勤加精进,将来必致忧悔。这是我对你们的教诲。”

        比丘们听闻佛陀的开示,欢喜奉行。

        省思:故事中,佛陀以水喻生死大海,而七种人则分别对应由凡至圣的七种层次。众生迷惑不觉,在生死海中沉沦没溺;或虽知善法而不能勤行,仍于苦海中载沉载浮、头出头没。

        若能深信佛法,具足惭愧,以勇猛心精进行道,渐次断除烦恼,必能出生死苦海,登涅槃彼岸。为佛弟子,当谨遵佛陀的教诲,修善断恶,除灭烦恼,如是精进坚持到底,必能了生死、证涅槃,得究竟解脱、真实安乐。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看到自己的烦恼,如何从烦恼中解脱?[720]

  • 佛经典故:以水譬喻七种人[1514]

  • 从觉醒到解脱[1235]

  • 怨恨别人,就是伤害自己[1449]

  • 《心经》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1936]

  • 方立天:中国佛教慈悲理念的特质及其现代意义[1669]

  • 我们想解脱、成佛,必须要过三个关![1678]

  • 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1877]

  • 佛说,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2180]

  • 怎么做到真正的随遇而安?[1935]

  • 解脱等于逃避?[2084]

  • 原来这才是解脱的真正含义![2260]

  • 圣严法师:真正的快乐是什么[2494]

  • 楼宇烈眼中的明星信佛潮 “最根本的虔诚还是担当社会责任”[3103]

  • 高僧眼中的4种人生状态 你属于哪种?[1989]

  • 只有这三关过了,才能谈到解脱和成佛![1999]

  • 心住在外境,生命就产生了三种障碍[2521]

  • 修行:放下,你就赢了![2426]

  • 闻思正见对于修行非常重要[2309]

  • 只有践行慈悲和智慧,才能具备解脱或者成佛的资粮[241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