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02]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01]

  • 对松悟禅[120]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3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45]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60]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15]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64]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59]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1]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7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20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开悟,其实是变得平凡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105   时间:2022-8-2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8月20日  佛学研究网

        开悟,是成为我们真正所是。它往往始于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是什么?

        01 诚实地说:“我不知道”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走进神秘,开始真正的灵性之旅。

        它始于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是什么?在思想或记忆之外,我是什么?在所有这一切背后我是什么?”当头脑问出这样的问题时,它就会向内看。

        头脑向内看,诚实地说:“我不知道。”而这对头脑来说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时刻。在这样一个时刻,你实际上处在一种未知的状态。你跟你的神秘性——而不是跟你的观念——相联接。禅思的自我质询几乎可以在一瞬之间非常迅速地就将你带到神秘之地。它快速而有效地将你交还给未知。

        灵性之旅生活是对我们的本性觉知的有意识的认知。这才是真正的新生活。它是一个开端,也是一个终结,终结我们与思想、感受和自我人格的认同。

        这是灵性的核心:醒悟到你是谁和你是什么。

        有两个因素是最有帮助和最有力量的。第一个因素是发展出修行的态度,其间我们在一个很深的层次上放下控制,随顺万物。

        第二个因素是通过禅思的自我质询,启发我们自身与生俱来的好奇和智能。这两个因素的任何一个都是不完整的:离开禅修的质询会变成纯智力的和抽象的;离开质询的禅修可以让我们迷失在各种不同的灵性状态中。

        02 每个人都会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然而,以我的经验而言,禅修真正为我带来的就是,为我铺设了一条通向失败的道路。那个坐垫就是我跟自己发动灵性战争的地方。

        我想要开悟,而那个坐垫就是我的个人意愿自我展现的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我可以回顾以往说,我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其中的战斗是必要的,因为这让我可以自食失败之果。

        我一劳永逸地发现,我不会在这场灵性战斗中获胜,因此最终放下了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年的禅修是相当有用的。但是我认为,如果因此而说每个人都必须走这条道路,那就成了一种误导。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会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当我不仅仅依赖于坐禅的时候,我的灵性就开始起飞。虽然我一直没有放弃坐禅,但是在某个时间点上发生了一次转折,使我不再完全依赖于坐禅。

        开悟总是自发的。没有什么步骤可以让你醒悟过来。但是在我回顾的时候,我看到两件事——安静和静默以及对自己毫不留情的诚实:不欺骗自己、不告诉自己那些我自以为了解其实并不了解的事情、以质询的眼光看待事物。

        过了一段时间,这两个方向一起渐渐形成了我个人的灵修之路。而这两者共同构成了我所教的内容。

        03 内在的态度比外在的姿势更重要

        它不是一条让你产生前进感的路,而是一种跟经验相处的途径,是一种跟你自己相处,并事实上会扰乱你的自我的途径。不管你知道还是不知道,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这条路事实上会瓦解你。

        静默会瓦解你,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静默是不够的。只坐禅是不够的。还有一种更为积极的瓦解,那就是直接质疑和质询。

        对我来说,“我是谁”从未奏效。虽然对有些人很有效,但是对我来说“我是谁”在暗示一个身份。“我是什么”对我来说,感觉上似乎是一个更为开放的问题。

        为了开悟,你必须以莲花的姿势坐着,必须挺直脊梁吗?不。你只需通过观察,只需看看实际上所发生的,而不光是修行传统上所说的。对我来说越来越清楚的一点是,那样的坐姿对开悟并不是必需的。

        很多人过于将注意力集中于正确的姿势,以至于他们虽然以一个非常开放的姿势坐着——莲花姿加上正确的手印,虽然从外面看一切都没错,但是他们的内在态度实际上却很紧绷、很封闭。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是内在的态度。如果态度和姿势是一体的,那它才是有效的。

        当人们停止操控时,他们的头脑在一段时间内确实会杂念丛生。

        他们越是坚持不操控,最终——通常不是指数年或数月——事情会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安定下来。

        创造一个足够大的场地,最后头脑才不会试图从中逃脱。重复一次,这跟人们习惯的过程是不同的,但是我一再发现,人们来到静修营,在一天或两天或三天(有时候四天)内,一种放松下来和平静下来的过程就会自然地发生。

        我从不把自己看成是某个学校里的老师或某个人的家长。我在这里是跟那些真正认真对待开悟的人讲话。如果他们没有那种认真,那么他们就是跟错了人。因为我不打算教给他们认真,我不打算耗费很多能量试图让他们装作很认真的样子。

        如果你是认真的,那么你的认真将会成为你生活中真正巨大的推动力量。如果你不认真,那么所有姿势,所有这个和那个都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效果。

        认真与否完全取决于你,而非我,它跟你有关。你会因为你自己的认真程度而沉浮。如果你具备认真的态度,很好。如果你不具备,我不打算来拯救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真的不做照看小孩的事情。

        04 开悟,其实是变得平凡

        通常我对他们的建议是,向内看自己并作一次真正深入的质询,对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作一次开放性的质询。就像我经常说的那样,不要使之成为你认为你应该想要的,或者一个教导告诉你应该想要的。真正地去探察你确确实实想要的。

        如果一个人真正去内观并坚持这一观照,去看清他们真正想要的,这在他们通往合一之地的道路上会带给他们更多。

        你必须比想要其他一切更迫切地想要开悟,这是对的,但是你无法一路上假装,你不能伪装你的道路。因为你无法欺骗你自己的情感雷达。我觉得很多人正是在那样做——他们听到那个教导,然后就假装他们处在一个自己并不在的位置上。

        但是如果你走进自我足够深,深入到其核心,事实上你会碰到真相,你遇到了神性。神性的火花就在自我的核心里。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所做的就是给自我提供很多空间。

        你告诉一个人:“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你可以想要任何你想要的,继续,我不在意,上帝也不在意,没有人会认为你错了,除了你的念头。在整个宇宙中没有什么会认为“你想要得到你想要的”有什么错。

        所以,继续往前走。”一旦你这样告诉他,你会发现结果很神奇。有时候当你给予一个人完全的准许,一些内在更深层次的东西便会浮上表面。

        因为很多表面上自我想要的东西都是被一种“这些需要是不可以”的感觉所固化。

        我的方法是要帮助人们真正跟他们的正直相联接,因为只有在人们跟自己的正直有接触的时候,你才能获得真正的悟性。如果他们陷入应该或不应该中,就无法获得悟性。

        如果人们认为他们已经悟到了自己的本性,但若他们不能安静地坐着而没有变疯,那么他们甚至还没有达到他们所认为的开悟的一半的程度。

        如果你有意识无意识地认为,开悟只是为那些超凡的人准备的,认为他们跟我们对自己的感觉是完全相反的,那么,这样的信念就可能成为开悟的最大障碍。我们那些开悟的榜样滋长了这种信念。

        没必要寻找超凡。有些开悟的人很有魅力,但是你知道吗?有些没开悟的人也很有魅力。

        不要让这些画面成了障碍。开悟不是变得超凡,如果一定要说,那么开悟其实只是变得平凡。开悟是成为我们真正所是的那个人。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一语惊醒梦中人!净慧法师谈开悟[631]

  • 诵经十二步骤都要懂,就能诵到开悟[724]

  • 平安是福,平凡是本,平淡是真![720]

  • 被香板打得开悟的老和尚临济禅师[1071]

  • 开悟,就是一个不断内在“清零”的过程![641]

  • 每个生命都不卑微[581]

  • 开悟前“我在活着”,开悟后“我看着我在活着”[1156]

  • 一诚长老:“白天吃饭,晚上睡倒” 这么平凡的道理,你偏偏向远处求[1072]

  • 明海大和尚:开悟的体验[1507]

  • 庞蕴居士一家四口开悟,生死自在奇谈[1983]

  • 人生的六个坎,你过了几个?[984]

  • 不破参之前为什么不能住山闭关?禅宗三关深度解读[2508]

  • 开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1851]

  • 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1633]

  • 连“放下”都放下才能提起正念修行[1662]

  • 人生和谐,找准自己的节奏[2051]

  • 什么是开悟?开悟的征兆是什么?[2116]

  • 我们只看见祖师开悟 没看见祖师行持![2264]

  • 经的四个含义[3722]

  • 说话不急不慢、吃饭不咸不淡……禅就在简单生活处![219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