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00]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21]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35]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29]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21]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53]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83]

  • 人性四大弱点[166]

  • 情绪稳定的背后[162]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假于人,[140]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90]

  • 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生命智[15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内卷?内耗?佛法教你如何获得“松弛感”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032   时间:2022-9-5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9月5日    佛学研究网

        随着生活脚步的持续加快,“内卷”“内耗”等网络热词频频映入眼帘,一种无声的压迫感席卷人们:生活中缺乏本该有的轻松自如。应运而生的,是人们渴望与自我达成和解的“松弛感”,“松弛感”犹如一汪清泉,恰如其分地给人们焦虑的内心注入一片清凉。

        “松弛感”代表着情绪的稳定,是一种善于自我调节的人生状态。如果你没有,那也不强求。

        01紧绷的生活来源何处?
     
        压力绝对不是来自外境,而大部分是源于自心,也就是自己给自己的。虽然我们理解无常、无我的道理,但由于无始劫来的无明,在心理上对无常、无我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抗拒感。我们想要追求的是有常、是永恒、是期待永远不变的安全感,我们深信自己可以掌握外境,可以主宰命运。于是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去加强那份用来抵挡无常、抵挡不如意、不顺心的力量,而继续执着于拥抱永恒的梦想。

        所以当我们的凡夫心与因缘和合的情境接触时,执取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因而生起常乐我净的颠倒,于是:

        “渴望企求未得到的,或想要得到更多,以及想要去除不合乎自己期待的;另一方面又害怕失去已得到的,失去后又引起忧恼。”

        由于我们拒绝面对现实,不愿接受生命的真实面目;由于承受力量的心智不足,便形成了压力;由于心智不足又再引发烦恼情绪,成为新的压力源,如此恶性循环,压力自然就会越来越大。

        02如何用佛法安住身心?

        佛法的安心之道,是求心不求境,不去改变外境,而只向内对治烦恼的根源;一方面去除压力源头的非理性情绪,一方面增长能承受压力的心智。运用佛法简易纾解压力的方法,其主要思考方向分为:降低压力源和增广心智。

        事实上,我们无法改变压力的源头,所以唯有增长自己的心力与智慧;改变人生目标、生活方式及生活形态的宽心之道,可以说,都是佛法的安心法门。

        寂天菩萨曾经说过:“如果问题解决得了,何必担忧?  如果问题解决不了,何用担忧?”

        我们无法改变外在大部分的事物,只能控制自己对它的反应。凡事尽力之后,便顺其自然,只问耕耘莫问收获。

        此外,各种放松运动亦有益于舒解身心的疲累,以及增强心力与体力;而适当的饮食及保健,确实会增强人的耐力;对转移负面消极的想法也有不少的帮助。但是,这些都只是针对某一层面的暂时舒缓与转移,充其量也只是治标,而不能治本。所以,更进一步,应当是觉察、反省自己的压力的来源,并归纳其惯性的反应模式;重整我们的生活形态,并增强我们的承受能力,这才是有效的宽心之道。

        03安住本心,以获得“松弛感”

        人生于世,谁能没有痛苦、不安、抑郁和忧愁?各种束缚限制必然萦绕在我们的左右,伺机在我们心中掀起阵阵涟漪,甚至是巨浪波涛。倘若沉溺其中,为之所累,如此的人生又有何欢乐可言?因此,唯有依于佛法,反求诸己。

        心境的改变,即是正报的改变,依报自然亦随之而转,这样才是真正解决之道。而依于缘起的义理,这就是四谛中离苦得乐的“道”谛,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中的“戒、定、慧”三增上学:

        戒:保护我们这一念心,不要做出伤害自己乃至别人的事情,从而降低压力、烦恼的来源。

        定:能够增长我们心的能力,能够面对无常变化而沉得住气,才能有空间作出理性的思维。

        慧:即依于真理,作出正确的抉择。

        佛法的修持以心为要,让我们在不安、不愉快、不圆满的人生中,保持轻松、放下、愉快、清明的心境;让我们把世俗的情牵物累看得更轻、更淡一些,让我们的心情更洒脱、更自在一些,以赤子之心去过真实的生活、去体会真实的人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佛法世法之界别[185]

  • 什么是外道?[286]

  • 所有的内耗,都有解药[335]

  • 静波法师:禅宗并非鼓励人们空谈佛法|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392]

  • 减少精神内耗的7件小事[768]

  • 内耗:世上最无用的一件事[601]

  • 比阳性更可怕的,是你的“疫情心态”[656]

  •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874]

  • 佛法是怎样看待“人性”的?[730]

  • 心为何物?心在何处?心有何用?[968]

  • 佛法的根本、核心、精髓是什么?[898]

  • 人生靠什么?[890]

  • 用佛法治愈你的精神内耗[1596]

  • 把佛法灌输到生命中[758]

  • 想明白这3个道理,你就不那么心累了[804]

  • 佛法中的“药”[1081]

  • 如何用佛法来提高生活质量?[962]

  • 从佛法中汲取生活智慧——跟工作压力说再见[935]

  • 不要问佛法灵不灵,要问你自己诚不诚[1044]

  • 停止精神内耗,学会不在意[124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