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02]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01]

  • 对松悟禅[120]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3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45]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60]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15]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65]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59]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2]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7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20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正文


    我们为什么念佛?
     
    [ 作者: 竺摩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912   时间:2022-9-15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9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人类在一切动物中是最灵敏的,因他有一颗智慧的心。智慧的心是从好的一面说的,这颗心能扩展到至极圆满,即是佛的真心;但平常一般没有修养的心,都是不好的,是烦恼不净的妄心。这个妄心,佛经上形容它为“心猿意马”,喜欢做恶为非,不容易控制得住的。

       从前,从禅理中摸索出来的王阳明,也曾说过:“山中之贼易治,心中之贼难防。”

        心中之贼,就是由妄心所起的烦恼,如贪、嗔、痴、慢、疑、我见、边见、邪见等等。心海不波,性月朗照,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但有了这些烦恼在心海里兴风作浪,呼风唤雨,就把朗照性天的智月迷隐于阴霾中去了。

        《观无量寿经》说:“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苦者说清净业。”

        这清净业,就是指念佛的净业,能医治我们的妄心。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中说,佛者觉义。觉有二义:一是觉察,时时觉察这心,不为烦恼所侵。如人觉察有贼,时时提防,贼技就无所施展。二是觉悟,觉悟到诸法的真性,则一切在迷惘中所起的我见、边见、邪见等的俗知俗见都可舍去,回复到心海不波,性月长朗的境地。所以念佛,正是破迷为觉,治妄成真的良好方法,怎可说是迷信呢?除非是自己不懂这个道理。

        人生的疾病可以说有两种:一是生理上的病,二是心理上的病。生理的病是属于肉体的,世间中西的药物可以医治;心理的病,是烦恼的病,属于精神的,世间的药物是医治不好的,需要出世的法药来医治。“佛是无上医王”这句话,就是指佛能医治众生的心病。经说:“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  若无种种心,何须种种法!”

        佛法不但能调身,更重调心,道理就在这里。

        平常说:“心病还须心药医”。这话是从经验中说出来的。烦恼的病,就是心病。

        从前有个傻瓜行过塔下,忽想起万一塔倒下来,岂不压死许多人?又我若被压死,我妻将如何?归急问妻。

        妻谑答:“你死,我当嫁与隔邻的王达。”傻瓜听后,既忧塔倒身死,又忧妻嫁王达,遂得重病,百医难治。后来有个信佛的朋友来看他,他的妻子告以病的起因。

        佛友自谓能治。见到傻瓜即说:“你所看见的那个塔,昨晚已倒下来了。”

        傻瓜听见马上从病榻上爬了起来惊问道:“压死了多少人?”

        佛友从容不迫地说:“昨晚正当放工时候,街人都已归去,故只压死一个人。”

        傻瓜急问:“此人为谁?”答谓:“王达!”

        傻瓜即刻喜得心花怒放,百病消除。因傻瓜忧塔倒会压死自己,又忧王达夺妻,现知两事都已发生,自然心病也没有了。

        这个佛友的假设,就好像佛的方便说法,为的是要治好众生种种的心病。佛法八万四千,结归唯在一心。自从释尊灵山拈花,迦叶破颜微笑,就是以心印心,以心传心,在理性上著眼;乃至最后在《遗教经》中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也无非要弟子们从事相上做制心的工夫,达到大悟心法的理性。制心最好的办法,莫如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洪名。念兹在兹,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妄念渐消,即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状态。《华严经》云:“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

        我们能于行住坐卧,出入往还,时时把佛放在心头,念到此心净如虚空,了无渣滓,无相无碍,得大自在,就是念佛所致的实际受用。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念佛时说八卦,还有功德吗?[313]

  • 闭是非之嘴,开念佛之口[445]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弯路?[510]

  •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578]

  • 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感应?[584]

  • 念佛的正功夫和助功夫[737]

  • 一心念佛,具足六度[783]

  • 念佛与修菩萨行[644]

  • 念佛的时候,你有没有做这样的观想[779]

  • 有关念佛的三个困惑,你是否也有呢?[811]

  • 没有树立正见,拜佛再虔诚也是枉然[948]

  • 人生本苦短,心系苦则长[1029]

  • 念佛的时候,你有没有做这样的观想[922]

  • 用念佛来耕耘菩提心[898]

  • 念佛好还是参禅好,在于个人是否相应[980]

  • 念佛的时候,你有没有做这样的观想[805]

  • 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1339]

  • 想知道自己是个有“正见”的人吗?进来对照一下就知道了![1888]

  • 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1822]

  • 念佛须知了生死[201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