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日 佛学研究网
从前,有一个妇人遇到一个独臂的行乞者来家中乞讨,妇人却让那个独臂人将门前的20块砖搬到后院。起初行乞者很吃惊也很气愤,认为妇人是在捉弄他,但是那个妇人却用一只手示范,搬完了20块砖。行乞者似乎明白了什么,按妇人的话做了。完成后,那个妇人给了行乞者10个铜板的劳动费,行乞者鞠躬而去。
十几年后,那个昔日的行乞者已经变成了很富有的人,当他找到那家人准备报恩时,那个妇人却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有两只手,你把东西送给没有手的人吧!”那个人一愣,接着热泪纵横,又深深地一鞠躬。
利人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善”,而利人的天性我们称之为“善性”。
人一定要为善,如果没有善性,人就成为一群忙碌的、卑微之物,绝不会比一棵草上的害虫要有用。
一个伟大的人,是因为他平时多做善事,把那一件件善事积累起来,便是伟大。而一个坏人,是因为他平时多做坏事,一件件坏事积累起来,便成恶习,最后坑害人民和社会,只能在监狱里忏悔。
一个人应该多做善事,不断改掉身上的恶习,这样才能逐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人生的垃圾桶,也是人生的垃圾处理器,垃圾桶里的垃圾越多,说明坏习惯越少。
当然,我们还要有一个人生的“银行”,这个“银行”里存放着做过的善事,使用它们,就会让自己彰显善良的光辉。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信条,“善”文化实际上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精髓。善不分贵贱和老幼,不分国籍和肤色,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对每个人来说,都可以做到。
宽厚、善良的人心情愉悦,荷尔蒙分泌适时适量,便有利于健康长寿。
因此,要做心地善良的人,就要学会制怒和多理解他人,真诚待人,还要能冷静对待自己被误解的情况,并能自我解脱。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