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1日 佛学研究网
每逢佳节,人们总是互相祝福彼此“万事如意”。祝愿虽然良好,但大家都知道这并非真的能够实现。
其实,与其追求事事如意,不如修得心开意解。所谓“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只要我们努力做去,结果成败都无愧于心,即使一时不能成功,也不需要悔恨,因为在我们的努力过程中,已经收获了许多——或是某些成功的经验,或是某种失败的教训,或是历练之后的豁达,或是友好互助的善缘——这些虽不圆满却十分珍贵的无形收获,应足以“半称己心”。
有人羡慕贵族子弟,含着金钥匙出生,而怨叹自己出身平凡。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福德因缘,我们的出身无法改变,哀叹又有何用?那都是自己往昔所修,并非父母没有给的足够。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若能自强不息,即使是在在十分有限的条件中,也能够修福修慧、广结善缘,而不是屈从于命运,或者怨天尤人。纵使一个人在十分艰苦恶劣的环境中,长期无法改善生活条件,但至少我们还有一个人身,相比三途众生,我们能有机会亲近三宝、依教奉行,这已然十分珍贵,亦足以半称己心。
或时运不济,或遭受冤屈,抑或生活琐事令人烦恼不已,这些种种的不如意,多半是与“如意”对比出来的。如果我们降低一点需求、放宽一些心胸、坚定一个远大的目标,许多原本在意的事情可能就变得不重要了——心宽天地广,德厚利群生——或许保持一颗宽厚待人的平常心,在利益众生的事业中获得内心的自在安乐,才是对治“不如意”烦恼的良药;以赤诚无私之心去努力,以“半称心”的态度看待收获,才能行久致远,成就更加美好的人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