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19]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35]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28]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19]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53]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82]

  • 人性四大弱点[166]

  • 情绪稳定的背后[162]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假于人,[140]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90]

  • 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生命智[15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和[16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赢什么,别赢了感情,输什么,别输了心情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754   时间:2022-10-2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0月28日  佛学研究网

        作家周国平曾说:“人生许多痛苦的原因在于盲目较劲。”

        凡事较劲,无非是想论个高低,争个输赢。

        而人这一辈子,要想过得豁达,活得快乐,始终离不开这句话:赢什么,别赢了感情;输什么,别输了心情。

        01 赢什么,别赢了感情

        《奇葩说》曾有一期的辩题是:情侣吵架,应该是谁错谁道歉,还是男生先道歉?

        其中一位辩手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故事。

        他曾跟女友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争吵,他们都觉得自己有理,谁也不服谁。于是两人争锋相对,越吵越烈。

        突然,他逮到了女友的一个逻辑漏洞,于是赶紧逐条列出了缜密的论据反驳对方。

        本以为自己能大获全胜,可谁知女友却已经不在乎刚才那件事的输赢,而是反问他:“你为什么吼我啊?”

        看着女友伤心的样子,他这才明白,虽然自己在道理上赢了,可是却也因此伤害到了彼此的感情。

        而感情不是辩论赛,跟爱人争对错,吵赢了对方,又能怎样呢?结局往往是,赢了道理,却输了对方。

        有一次,公司组织员工和家属一起旅行。

        到达目的地之后,大家一起去吃晚饭,可吃着吃着,同事小陈和她老公吵了起来。

        小陈红着眼睛去了洗手间,我不放心跟过去,一问才知道,原来吃饭时,小陈和她老公因为讨论接下来的游玩行程,意见不和吵了起来。

        小陈想去游乐园,她老公提出了几条反对意见;她想去逛一个著名景点,她老公又提出了几条不去的理由;小陈说那干脆待在酒店附近的海边晒太阳,她老公又认为难得出来玩不出去转转多可惜……

        小陈哽咽着说,她老公总是很有自己的道理,每一次他们意见不和,最后“赢”的都是对方,她觉得非常委屈。

        直到去年有一天,小陈突然告诉我,她离婚了。

        富兰克林曾说:“如果你老是争辩反驳,也许你能偶尔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那样你永远也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而许多感情,正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争辩和反驳中,被消磨殆尽的。

        感情里,有时候你赢了,却也是输了。因为赢的是理,输的是情,伤的是己。

        要知道,在感情中,爱,永远比输赢重要。

        02 输什么,别输了心情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写到,宝玉被父亲叫去见贾雨村的路上,正巧遇见正在拭泪的黛玉。

        宝玉见状赶忙上前安慰黛玉,他其中的一句话这样说道:“你皆因都是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的病了。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了。”

        后面也印证了宝玉所言,黛玉的病情愈发加重,直至她香消玉殒,这与她心性敏感多思,时常郁郁寡欢皆有干系。

        黛玉虽常年医药不断,可是却没有一味药,能治愈她这经年累月积压在心里的委屈和郁结。

        正所谓,相由心生,境由心转。人活一世,活的无非就是个心情。

        它虽然不是人生的全部,却是能左右人生的力量,因此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心情生病。

        作家林清玄有个朋友,搬新家时请他帮忙题字。

        林清玄仔细想了想,而后写下:“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朋友见字不解,问他何意。

        林清玄解释道:“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我们要过快乐的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的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

        就如李银河曾说:“享受自己所拥有的,不羡慕自己所没有的,这样才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而保持愉快的心情,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修行。

        因为心情好了,万事皆宜;心情坏了,万事皆乱。

        人这一辈子,把心情照顾好,比什么都重要。

        千万别让自己的人生,输给了心情。

        03 真正聪明的人:感情里懂得认输,心情上善待自己

        有个朋友曾说,他的人生变得愉悦和自洽,是从他放弃“凡事都要赢”的那一刻开始的。

        后来我发现,真正聪明的人,他们把人生过得风生水起,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感情里懂得认输,心情上善待自己。

        《平如美棠》的故事,每次读来,都让人既羡慕又感动。

        可即使相爱如他们,两个人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少不了争吵。

        有一次,两个人吵着吵着,平如忍不住发了脾气,拿起一个热水瓶就摔在了地上。

        美棠被平如的动作吓到,顿时哭了起来。

        美棠的眼泪,一下子让平如从愤怒中冷静了下来,他自知不对,赶紧过去拉着美棠的手道歉。

        美棠看他低了头,情绪也就慢慢缓和了下来。

        两人和好之后,美棠问平如,明明知道是她错了,为什么还会先道歉。

        平如说:“因为我怕吵赢了,输了感情,丢了你,我就输了人生。”

        平如美棠的故事,让我想起英国作家马克·哈登曾说:“你如果想跟另一个人共同生活,就必须有所让步。”

        两个人的世界,总要一个人吵着,一个人哄着,一个人闹着,一个人笑着……一个人递台阶,一个人下台阶。

        而真正聪明的人,在感情里永远懂得先认输,因为他们明白,只有一个人输得起,两个人才能赢。

        认输不是失败,只不过是爱与在乎罢了。

        《三国演义》中,东吴的大都督周瑜,才华盖世,年少成名。

        可无奈的是,周瑜总是执着于跟诸葛亮争个高下输赢,最后生生被对方气到吐血而亡,年仅36岁便英年早逝。

        有人说,因他人而生气,是最为愚蠢的事。

        就如叔本华曾言:“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像人跟一块石头大发脾气是同等的愚蠢。”

        反观诸葛亮,遇事向来冷静沉着,心不浮气不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轻易动怒生气。

        他们反而懂得善待自己的心情,保持心境的平和,理智而不乱,知足而常乐。

        04

        村上春树曾说:“实际的人生中,我们也不可能一直在赢啊,有赢的时候,就也会有输的时候。”

        人生,就是一个看淡输赢的过程,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谨记:赢什么,别赢了感情;输什么,别输了心情。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说话的最高境界[517]

  • 好人嘴硬,坏人嘴甜![642]

  • 让人心情变好6个习惯,请逼自己养成![775]

  • 最好的感情,不在远近,只在真心[838]

  • 什么都舍不得扔,是一种病[915]

  • 人,不能让心情生病[830]

  • 人生实苦,谁都躲不过这3个真相[820]

  • 让人醍醐灌顶的3个人生真相[945]

  • 人,绝不能让心情生病​[1117]

  • 永远不要耽误自己[1225]

  • “儿孙自有儿孙福”,它的下句才是精华,可惜少有人知[1951]

  • 好心情其实是一种素养[2192]

  • 佛教反对感情生活吗?圣严法师谈亲情、爱情和友情[2207]

  • 最好的感情,是彼此需要[1598]

  • 三观不合,到底是哪三观?[1628]

  • 人渐老,幸福就是一碗白开水![1419]

  • 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著[1574]

  • 佛说:四种人活得最累,你是哪一种?[2287]

  • 太较劲的人,过不好这一生[1523]

  • 活得不顺心,源于不明智[185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