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31]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6]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7]

  • 人生的底线[135]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14]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7]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49]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3]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7]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7]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5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知足、知止、知趣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155   时间:2022-10-29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10月29日    佛学研究网

        王小波说:“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第一就是要好好做人。”

        好好做人,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在无形之中给我们的言行举止立下了规矩。

        这一辈子,无论过得多不容易,都要懂得做人之道。

        因为懂得做人的人,才能得到内心的安宁和别人的尊重。

        那什么才是做人之道?

        其实很简单,做人,就是要知足、知止、知趣。

        01知足

        《庄子·逍遥游》里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意思是说,鸟儿在树林中,不过要的是一树枝;鼹鼠喝河水,不过是喝饱肚子。

        动物如此,人又何尝不是一样,纵有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纵有广厦万间,夜卧不过七尺。

       人生本不苦,苦的是索求太多;人心本不累,累的是永远不够。

        可我们这一生,赤裸裸来赤裸裸去,什么也带不走,做人唯有知足,才能常乐。

        明朝有一位叫胡九韶的人,家境十分贫寒,一边教儿子读书一边努力耕作,日子勉强维持温饱。

        每天下午,胡九韶还要焚香祷告,感恩上天又赐给了他一天的清福。

        他的妻子不解,嘲笑他说:“一天三顿都是菜粥,这算什么清福啊?”

        胡九韶回答说:“第一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乱纷扰;第二也庆幸家中老少都有吃有穿,不会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中没有躺在床上病人,也没有人被关在监狱之中,这难道还不是清福吗?”

        做人当如胡九韶,不卑于现状,不囿于当下,知足常乐。

        诗人林逋说:“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就像孔子有弟子三千却最喜颜回,不仅因颜回好学,更欣赏他虽身处陋巷,也不改好学之乐。

        而富贵者若是不知足,便会整日忧心忡忡,生活也是不尽人意。

        杨绛先生说:“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它能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

        人生欠我们一个“圆满”,但我们却欠人生一个“知足”,因为生活不会事事圆满,心却可以因知足而常乐。

        做人知足,才是寻求人生快乐的不二法门。

        02知止

        《周易》中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意思是说,在该停止时就停止,在该行动时就行动,动静之中把握分寸,前途才能光明。

        知止就是要适可而止,认清自己而后量力而行,而不知道何时该收手,早晚都会落入危险。

        有一位禅师在山中修行,远近闻名,山下许多人慕名前来求道。

        其中一位年轻人来拜访时,正好看见禅师挑着一担水往山上走。

        他观察到禅师的两只木桶都没有装满,水量只是过半,于是非常好奇,就问禅师:“您为什么不多装一些水呢?”

        禅师笑了笑,对年轻人说:“你看,我两只桶中都画了一条线,每次我都到此为止,再多就超出我的能力范围和所需了。”
     
        年轻人沉思良久才悟到:一个人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大的事,一切都要量力而行,假如超过了能力范围,执意妄为,只会是自我折损。

        做人,不仅要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更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上了年纪,明白身体大不如前,就凡事别逞强别硬撑,累了就去休息;

        欲望太多,明白自己实力不够,就要降低心中预期,而不是一意孤行。

        《大学》中说:“知其所止,止于至善。”

        知止并非不思进取,而是教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这世间,名利无疆、诱惑无边、烦恼无尽,唯有知止,才能给心灵留有舒展的空间。

        把握分寸,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03知趣

        诗中说:“笑相看,风林露草,古来有谁知趣。”

        什么是知趣?

       就是不在成绩不好的人面前谈成绩,不在家庭条件不好的人面前显财富,不在身体不好的人面前提健康,做人懂进退,不讨人嫌不惹人厌。

        但现实里,却是自以为是的多,知情知趣的少。

        张爱玲与炎樱是大学同窗,炎樱热情直爽,张爱玲沉默清冷,两人关系却亲密无间。

        两人文学爱好与审美品味十分相近,张爱玲甚至将她说过的一些话,编成了一本《炎樱语录》。

        炎樱亲自为她的书画封面,即便是只打了个草稿,张爱玲都要一笔一笔地临摹,十分喜爱。

        连张爱玲的先后两次婚姻,炎樱都是证婚人。

        可惜的是,后来因为炎樱的不知趣,两人日渐疏离直至断交。
       
        早年在国内,炎樱多仰仗张爱玲结交名流,后来在纽约,张爱玲生活落魄,倚仗炎樱才得以住进贫民救济所。

        炎樱每次写信给张爱玲,大多夸夸其谈,有意无意炫耀自己挣了多少钱,有多受欢迎,全然不顾张爱玲的感受。

        不可否定的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夸自耀的虚荣心作祟,但人贵在知趣,不轻贱别人,也不吹嘘自己,适得其度,才能得到青睐。

        有句话说得好:“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能,水不言自流。”

       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主动开口标榜自己的人,恰恰是情商低的表现。

        相反,知趣的人,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事能做,懂得照顾对方的感受,人们也乐于与之交往。

        真正知趣的人,说话让人喜欢,做事让人感动,做人让人想念,是生活的哲学家。

        俗话说:“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

        人生是一场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不断地给心灵除尘,自省、自觉、自控、自重,才能自如。

        做人知足,是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心宽积福;

        做人知止,是事有所为,有所不为,进退得宜;

        做人知趣,是不自炫耀,不露锋芒,相处舒服。

        会做人的人,可以拓宽有限的生命;不会做人的人,活到百岁都是白忙一场。

        愿你我每个人都能在知足、知止、知趣中学会做人。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生最好的状态:独处、知足、自洽[396]

  • 天道忌满,人道忌全[457]

  • 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卸下包袱从“心”开始![475]

  • 余生,心静如水,自在随缘[437]

  • 一个人的顶级智慧和能力:知止[572]

  • 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拥有了吗[596]

  • 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593]

  • 人生三足:知足、知不足、不知足[667]

  • 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795]

  • 谁都有看不透、想不通、气不过,看看高人的答复[701]

  • AI能成佛吗?一场中国小和尚与ChatGPT的对话[1111]

  • 有福三种贵相,无福三种衰相[733]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831]

  • 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809]

  • 这段话,足够叫醒所有人[986]

  • 人生没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970]

  • 人贵知恩,贵在感恩[1130]

  • 人啊,糊涂是本事,知足是聪明[1144]

  • 知足、知止、知趣[1124]

  • 《易经》:懂得敬畏,人生才能没有祸患[140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