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祝您夏安[124]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103]

  • 芒种:心是一亩田,苦乐自己种[150]

  •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办法[102]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111]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46]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38]

  • 这是禅师,为你洒下的一片月光[111]

  • 清茶饮语[127]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126]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31]

  • 对松悟禅[148]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随缘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层?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024   时间:2022-10-3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0月30日  佛学研究网

        有禅语说:“一切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

        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随缘,你的人生方可得到大自在。

        随缘,不是放任自由,破罐破摔,消极入世,因为不尽人事,只听天命,是随便,不是随缘。

        佛经有言:“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凡事想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先要种下善因,但人生无常,善因未必得善果,不必在结果上苦苦纠缠,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尽人事听天命,才是真正的随缘。

        真正的随缘,有三重境界,看看你在哪一层?

        第一重:无缘不求

        随缘的第一重境界,是“无缘不求”。

        《增广贤文》中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无缘花不开,所以不必强求,因缘未到的也不妄求。

        因为世间的一切,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与其执迷不悟,不如自修己身,而后顺其自然,淡看水流花开。

        1991年的一天,铁凝冒雨前去看望91岁的冰心老人,那时铁凝已经34岁。

        冰心见到她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有男朋友了吗?”

        铁凝笑着回答说:“还没找呢。”

        “你不要找,你要等。”这位充满智慧的老人对已经34岁的铁凝语重心长地说。

        此后,铁凝一直在等,独身一人,从不强求,几乎将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都花在了工作和写作上。

        直到五十岁,铁凝才遇上那个有缘人,与54岁的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才子佳人,妙偶天成。

        铁凝后来感慨道:“一个人在等,一个人也没有找,这就是我跟华生这些年的状态。”

        尽管,铁凝与华生结婚时都已年逾半百,但两人心中却没有一丝相见恨晚的遗憾,有的只是随缘不强求的坦然。

        古人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冥冥之间,所有的一切自有安排,半点强求不得,与其苦苦追寻不如随遇而安。

        在缘分到来之前,你要做的就是修炼自己,以便缘分到来时你能配得上它。

        无缘不求,随缘自适,才终得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重:缘来不拒

        随缘的第二重境界,是“缘来不拒”。

        《道德经》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万事万物,讲究一个顺其自然,缘来不拒,才是人生至高的境界。

        著名文学家夏丏尊先生,是弘一法师的老友。

        有次两人一起吃饭时,桌上有一道斋菜非常咸,夏丏尊看弘一法师只吃那道咸菜,好奇地问道:“难道你不觉着这个咸菜太咸了吗?”

        弘一法师笑着说:“咸有咸的滋味,也挺好的!”

        饭后,夏丏尊看到弘一法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又问:“你怎么不加些茶叶?天天就只喝白开水吗?”

        弘一法师说:“开水虽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正是这份“缘来不拒”,将生活与修行合一,成就了弘一法师大美的一生。

        《菜根谭》有言:“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入不得矣。”

        人生路茫茫无尽头,若是能随缘而安,缘来不拒,在哪都能怡然自得。

        这不仅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生活状态,也并非对生活毫无追求,而是懂得了物来则应的道理。

        真正的智者,穷也逍遥,达也逍遥,一生风月皆随缘。

        第三重:缘去不留

        随缘的第三重境界,是“缘去不留”。

        延参法师说:“聚也是缘,散也是缘,寻个清闲处,何必强说愁。”

        人之所以痛苦,就在缘散时苦苦纠缠,放不下,也求不得。

        有位年轻人心有困惑,他上山向禅师求解:“我有一些事放不下,有一些人也放不下。”

        禅师说:“世间万物,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

        年轻人不悟,说:“可我偏偏就是放不下。”

        禅师听后,拿了一个空杯放在年轻人的手上,然后往里面倒沸水,直到溢出来。

        年轻人被烫到,立马就松开了手。

        禅师说:“痛了,自然你就学会了放下,缘来缘去,不必强留。”

        有一句话说:“向来缘浅,奈何情深”,人与人之间的聚散离合,是最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但明知道缘分尽了,却还心有不甘,百般强留,只会成了劫难,苦了自己。

        曾国藩有句座右铭:“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正所谓,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缘分尽了,想留也留不住,不如随缘放下,安闲自在。

        事来则应事去净,心如明镜不留影,才是随缘的最高境界。

        百丈禅师有言:“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意思是说,有缘就留下,无缘就离开,挥挥衣袖,像蓝天上的白云一般随清风而去。

        若想得大自在,一定要做到随缘的三重境界:无缘随缘,不可求;缘来惜缘,不可拒;缘去任缘,不可留。

        随缘是洞见人生后的顿悟,是一尘不染的心境,是身无藩篱的自在。

        活着最好的心态,莫过于顺其自然,一切随缘去。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237]

  • 当你心累了就默念这三句话,不论什么事,都会改变![345]

  • 许多事情,看似容易,做起来却很难[318]

  • 人贵三气,修正气,养清气,化怨气[401]

  • 送给晚上睡不着觉的人[490]

  • 定期除去心里的杂草[497]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487]

  •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581]

  • 人生要学会三“放”,更自在![572]

  • 真正的强大,是允许一切的发生[609]

  • 真正“随缘”的人,躺不平[646]

  • 佛菩萨半睁着眼的秘密,原来如此[586]

  • 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688]

  • 人与人合不合,就一个字![676]

  • 随缘不随便,智者不攀缘![664]

  • 人生只是一场大梦,这是真的吗?[821]

  • “观自在菩萨”是谁?他在观什么?[1018]

  • 万事只求半称心[896]

  • 《心经》:当你累了就默念这三句话,不论什么事都会改变[997]

  • 北大老教授把学佛几十年的亲身体会浓缩成了“三句话”[108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