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祝您夏安[127]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103]

  • 芒种:心是一亩田,苦乐自己种[150]

  •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办法[103]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113]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47]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38]

  • 这是禅师,为你洒下的一片月光[111]

  • 清茶饮语[127]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126]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31]

  • 对松悟禅[148]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恭喜那些,不自我炫耀的人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814   时间:2022-11-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1月6日  佛学研究网

        在《奇葩大会》的一期节目中,演员田朴珺说到:“但凡能活得让人妒忌,就别活得让人同情。”

        这句话看似无不妥之处,毕竟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强者。

        但当时高晓松却说了一句深得人心,也深通人性的话:“能活得让人喜欢,就别活得让人嫉妒。”

        一个人活得好是运气,但能活得不招人烦,不惹人厌,不让人反感,却是一种了不起的本事。

        人性最大的愚蠢,其实就是炫耀你比别人富有,比别人优秀,比别人更有智慧和学识。

        一、越炫耀,越容易惹祸上身

        在明朝时期,有个家产很富的商人叫沈万三。

        有一次,皇帝朱元璋有心试探他,我有百万军,你的钱财养得起吗?沈万三得意地回答说,每个人给一两银子都够。

        原本沈万三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很有钱,但他却并不知道,这不仅严重威胁到了皇帝的政权,还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于是当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因国库空虚,就打起了沈万三的主意。以一枚铜钱放在他那里生利息的套路,最终让沈万三家产耗尽,家破人亡。

        有一句话:“客不离货,财不露白。”

        一个人越显摆自己的财富,越容易引来他人的嫉妒,也越容易勾起他人的贪欲。

        在《西游记》第二回中,有人套话孙悟空,想让他展示菩提祖师交给他的躲三灾的变化之法。

        原本他可以推辞,但他还是经不起他人的吹捧,于是在松树下大展身手,引来众师兄的拍手叫好。

        后来菩提祖师知道后,非常生气地对他说:我问你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于是菩提祖师一怒之下,将孙悟空赶走了。

        有一句话说:“聪明人多敛藏,愚钝者常炫耀。”

        一个人越炫耀自己的能力和本事,越容易给自己带来祸害。

        许多时刻,一个人越低调,越会明哲保身,反之,一个人越炫耀,越会惹祸上身。

        也许一个人可以做到,不去眼红别人的好,也不去抢夺别人的财富,更不去做害人的事。

        但我们却很难做到,不让别人来嫉妒你,打压你,甚至对你各种使绊子,所以一个人要懂得低调,不要过分炫耀。

        二、越炫耀,越得不到尊重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位青年作家,因为一次巧合,跟黄永玉先生见了一面,并且有幸合了影。

        回去之后他就把照片贴了出来,并且写到,黄永玉先生很欣赏和看重自己,甚至和黄永玉成为了忘年交。

        但当时这一举动,却迎来无数嘲笑和讥讽,毕竟一代大师级的人物,怎么会跟初出茅庐的小年轻成挚交,即便有可能,那么对方也不会轻易拿这事儿来炫耀。

        没过多久,黄永玉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该青年作家时,说:我们只见过一面,哪里是什么“忘年交”?我对他没感觉。过去我不认识他,也不了解。

        他见面时曾经问我:“我有这么多钱怎么办?”我问他:“你有多少钱啊?”他就大致说了个数。我跟他说:“你那算有钱吗?像你这样的能从北京排到非洲。”

        当然,他受很多年轻人喜欢,一定有他独到的地方。这些年轻作家走红,对中国文化是好事。不过我们老人家忙得要死,没有关注他们的时间。

        原本这位青年作家,想要借助名人,进行自我炒作,但却没想到,不仅没成功,还自讨没趣,成为众人的笑柄。

        其实,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会炫耀自己的人脉,也不会炫耀自己的名气,更不会借助他人的风光来给自己出彩。

        毕竟,你要是有实力,根本不需要靠比你厉害你的人,来衬托和证明你的优秀。

        反之,你若没有实力,无论再多厉害的人替你撑腰,也只会给人留下虚荣和自卑的印象。

        当你自身还不够强大时,你越去炫耀人脉,反而越会适得其反。

        三、越炫耀,越显出你的浅薄

        许多时刻,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小聪明和小成就,而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甚至去招摇过市。

        殊不知,在这个世上,高手比比皆是,有时你越去炫耀,反而越会让自己下不来台。

        有这样两则故事。

        一次作家聚会中,有个衣着考究的男子,十分得意地捧着自己写的几本小说,趾高气昂地走来走去,四处巡视。

        这时,他看到角落处坐着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女子,便跑去过去炫耀:“我是弗兰韦尔,写过三十多本小说。”

        女子礼貌地点点头,微微一笑。他对于女子的淡漠的反应有点恼怒,于是大声问道:“请问你又写过多少本小说呢?”

        女子回答:“我只写过一部。”男子顿时露出不屑的神情,鄙夷道:“哦?哪一部?不知有人听说过没。”女子答:“《飘》。”

        无独有偶。

        苏东坡少年时就博览群书,才智过人,于是渐生傲气。一天,他乘兴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

        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他说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地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列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

        他当时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老人看后说道:“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

        此时苏东坡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其实,一个人懂得越多,反而会发现自己知道的越少。

        反之,一个人知道的越少,越以为自己懂得很多。

        其实,当你去炫耀自己的才华和学识时,不仅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反而会自取其辱,愈发显露自己的浅薄和无知。

        有一句话曾说:“所有的优越感不是来自于财富、地位、成就和权力,它只来自缺乏见识。”

        其实,在这个世上,真正聪明的人,大多藏而不露。唯有半壶水响叮当的人,才会去炫耀自己。

        无论你再富有,再优秀,再渊博,千万不要轻易向别人炫耀。因为炫耀会为你招来祸害,带来麻烦,甚至自找尴尬和难堪。

        与朋友共勉。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容言,容事,容人[287]

  • 无论和谁相处,都要懂得“闭嘴”[301]

  • 让步,是尊重,更是涵养[394]

  • 做人最大的善良,是少管闲事[752]

  • 人性最大的善良,是懂得“换位思考”[480]

  • 明白这3个道理,糟心事会越来越少[489]

  • 星云大师圆寂,千字遗嘱表达一生志愿![732]

  • 与别人交谈时,少说这三件事,福气会越来越多[668]

  •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没有身份感[739]

  • 人际交往,四个万能法则,很实用[742]

  • 什么是沟通?[1028]

  • 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793]

  •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见最好的别人[795]

  • 人与人最好的相处模式:尊重是标配,靠谱是高配,厚道是顶配[841]

  • 有一种高级的修养,叫不争不吵不炫耀[974]

  • 七夕节必读:三位法师亲授维系感情的妙诀,总有一款适合你![876]

  • 看穿不言,明知不问,闲事不管[1145]

  • 和尊重你的人同行,跟积极的人共事,与情绪好的人相处[1243]

  • 这堂课必须上!佛陀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每条都受益终生![1540]

  • 星云大师亲授维系爱情六大妙诀,看懂受益终生![130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