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7日 佛学研究网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江南枝头上斑斓的叶子尚未落尽,北方的初雪也还没有降临,树上的累累硕果仍旧令人垂涎欲滴,尽管对金秋有着那么多的不舍,壬寅年还是迎来了它的最后一个季节——冬。
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而立冬则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草木日渐凋零、蛰虫进入休眠,气候也由秋季的少雨干燥,向着冬日的阴雨寒冻过渡。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北方许多地方迅速降温到0度以下,早上就能看到水面上有层薄冰了。
二候地始冻。由于土壤中含有的水分凝固,温度下降后土地也会被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海边却常看到外壳色彩与野鸡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了蜃。
《尔雅》曰:冬为安宁。
明天开始,我们与万物共同进入休养状态,会变得有点“懒”,有点慢,这是四季赋予我们的好好歇息的理由。古时丛林“冬参夏学”,这段时间也会有结制、开炉等仪式,作为一冬加功用行的开始。收起多余的欲望,裹暖寒冷的身体,也给自己躁动的内心一个“冬藏”的机会。
寒松智操禅师上堂:
秋尽复冬初,寒光乍有无。
霜前同结制,雪后共开炉。
破衲留云补,虚窗待月糊。
明明西祖意,洞彻是良图。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