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100]

  • 芒种:心是一亩田,苦乐自己种[144]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107]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43]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34]

  • 这是禅师,为你洒下的一片月光[107]

  • 清茶饮语[121]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122]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28]

  • 对松悟禅[143]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5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7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看到自己的烦恼,如何从烦恼中解脱?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917   时间:2022-11-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1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内观的力量:看到烦恼,才能解决烦恼!

        烦恼即是菩提

        烦恼,顾名思义就是烦闷苦恼。

        它是通用词语,但佛学中的烦恼,其意义要比世俗间的烦恼深远得多,烦恼指的是迷惑不觉。包括贪、嗔、痴等根本烦恼以及怨、嫉、吝等烦恼。

        《唯识论》中说,能扰乱身心,引生诸苦,为轮回之因,这种事物称之为烦恼。

        新佛系生活方式是“烦恼即菩提”的生活方式,以正念、自助聊愈核心,疗愈了烦恼,就证得了菩提。

        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是牢固地建立在内观的轻修行上。

        在生活中修内观,不离红尘世事,而修圣道。这是一个人对自己应尽的责任,内观不是别的,正是自己对自己的表现。

        当人外观不觉时,便是烦恼产生之处,而由内观走向觉醒时,菩提自生,心里就充满了喜悦。

        所以,修内观者,第一个表现就是快乐,这是基于自己负责自己命运的快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快乐是来自烦恼的消除,所以佛说的菩提就是安乐,不然还能是什么?

        有些人把无上的菩提当成了一种神秘的境界,令人深不可测,这是荒唐的。

        人为那种看不见的境界而挣扎,事实上就是一种迷失。

        谈空说有,就是没有讲到痛点上,也就是人生的烦恼,如何对待?

        烦恼是无处不在的,所以,菩提也是无处不在的。

        烦恼即菩提,并不是说烦恼就是烦恼,而是说,从烦恼走向菩提,也即追求菩提的道路是从烦恼开始的,因为没有烦恼也根本谈不上菩提。

        解决烦恼的办法——内观己心

        一个人被烦恼缠绕,于是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看见在一片绿草丛中,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悠扬的横笛,逍遥自在。

        他走上前去问道:“你看起来很快乐,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办法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他仿照牧童,骑在牛背上,吹起了横笛,却仍旧无济于事。

        于是,又开始继续寻找。

        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一个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笑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向老人说明来意。

        老人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他说:“是的,请不吝赐教。”

        老人笑着问:“有谁捆住你了吗?”“没有。”

        “既然没有人捆住你,何谈解脱呢?”

        他蓦然醒悟,才知道烦恼只在自心,向外面寻找解脱,就是找错了方向。

        众生为烦恼所困惑,渴望解脱,但不从内观、内求上下功夫。而是到外面四处去寻求解脱之道,这是根本行不通的。

        烦恼即菩提,因为烦恼都在人心,所以外面没有烦恼,也没有菩提。

        向外求索,无异于缘木求鱼。

        只有通过修习内观,才能真正见到烦恼,并克服烦恼。

        而众生不修心,不知道向内审察,并不能看到烦恼,而任由习性摆布,跟着烦恼走,于是走向了罪恶之路。

        大多数烦恼不是外在带来的

        契克夫的短篇小说《渴睡》就描写这么一件事。

        帮主人看孩子的小姑娘瓦尔卡太累了。她忙活了一整天,到晚上还要看孩子。娃娃不停地啼哭,哭得乏透了。

        她累得要死,用尽力气睁大眼睛,抬头看那闪闪摇摇的绿斑,听着啼哭声,这才找到了不容她活下去的敌人。

        原来敌人就是那娃娃。

        她笑了。她觉着奇怪:怎么这点小事以前她会没有弄懂呢?

        后面的事情就不必细说了……

        这就是许多人对付烦恼的办法。

        烦恼来了,不知道烦恼在自心,却认为外在的人或物才是烦恼的根源。

        于是,人们喜欢解决外面的人或物,或不知道克制自心、内观自心,而解脱烦恼。

        比如,你感觉到有人给自己设置了障碍,使自己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就认为别人就是你的烦恼,却不知道烦恼还在自心,你不执著就不会烦恼。

        当某人为我们设置了障碍,我们得从自身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或者与人沟通,争取对方的合作,或者绕过这个障碍继续前进。

        而不是一直卡在这里痛苦,或者跳起来斗争,争个你死我活。

        面对烦恼,只有肯修习正念的人,才能找到解脱的办法。因为烦恼终究不是他人造成的。

        与人争斗只能使小烦恼变成大烦恼,小痛苦变成大痛苦,小灾难变成大灾难。

        而修习正念的人,有内观的能力,看到自心的烦恼,就从内部消化了它,使之变成了菩提和安乐。

        新佛系生活中,以生活中的正念为轻修行,着重智慧,而不是信仰,便不给感性的烦恼以可趁之机,聊愈就发生在正念的时刻,而症状就发生在失念的时刻。

        如果人能长久不失念,念觉支成就,择法觉支的智慧就会生起。

        而有了智慧,便能聊愈一切烦恼,并解决一切问题。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你只管认真用功,到了时候,水到渠成,自自然然就会成功![38]

  • 真正的治病,从内心解脱开始[37]

  • 人生的烦恼与珍贵[318]

  • 你在抗拒什么,你就在强化什么![374]

  •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三句话![436]

  • 学会给自己“刹车”[521]

  • 修剪自己[549]

  • 佛菩萨半睁着眼的秘密,原来如此[585]

  • 人生如茶,放下即是拥有[441]

  • 真正懂得“随喜”的人,一定能少烦恼、多欢喜[724]

  • 睡着了就没烦恼了?你想得倒挺美![595]

  • 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障碍[637]

  • 2023最好的活法:手心向下,目光向内,脚步向前[699]

  • 一行禅师:佛陀开悟那一天发生了什么?[837]

  • 人生只是一场大梦,这是真的吗?[820]

  • 一切都是幻化不实,若执着即生烦恼[705]

  • 这段话,足够叫醒所有人[738]

  • 你的心,会瓦解一切痛苦和烦恼[792]

  • 你不必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866]

  • 人生的三次觉醒:认识自己、修炼自己、善待自己[96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