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 佛学研究网
日常中提到佛教总是会与“心”联系到一起。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三界唯心,诸法唯识。寺院晚课中也有这么一段偈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翻阅浩如烟海的三藏典籍,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佛法大义,那便是心字。
然而,鱼在水中不知水,人在心中不知心上面提到的心(识)到底是指什么?心为何物?心在何处?心有何用?诸如此类的疑惑,都是修行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作为具足正信、正见的佛弟子而言,正确认知并思维心的真实义,对于指引我们进一步修学至关重要。
心之释名
“心”字在汉语中属于象形字,本义指五脏六腑中的心脏。古人认为心又是与精神相关,是思维的器官。“心之官则思”出自《孟子·告子上》,心还可以延伸为思想、精神、性情等意。即使在现代的语境中,心依然具有自古以来的大多数意义,并且主要是与认知功能、心理情绪、自我意志相关。
佛法中所说的心,一般而言,是梵语质多(citta)的意译,也称之为缘虑心、虑知心。缘虑,是指心主动积极地攀援境界,并对境界进行分别思虑、了别。
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故有一切果
如是种种诸心行,能得种种诸果报
出自《正法念处经》
有情众生无时无刻不被心驱动着,造作各种事业,有的使生命升华净化,有的则让生命沉沦受苦,一切苦乐、迷悟皆是由心。
心之品类
论云:一切识,总名为心。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大师在《禅源诸诠集都序》总结了四种心,我们可以借此来大致了解心的品类。
01纥利陀耶,也就是肉团心,即一般有情生命都具备的五脏心。心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循环系统中的主要动力,作用是将血液运到人体各个部分,部分派别认为肉团心即是意根所托的处所。
02质多,意为缘虑心,一般指八识心王,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八识能够缘虑各自所对应的境界。
03质多耶,意为集起心。《俱舍论》云: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此中以前六识作为主要识体尚未涉及到第七、第八识,大乘唯识佛法认为,唯有第八阿赖耶识能够积集诸法种子生起现行。
04干栗陀耶,坚实心,坚固真实之不生不灭心,即佛法中所谓的真心如来藏、真如心、自性清净心。此心既是众生本具的佛性真心,也是十方诸佛圆满觉悟的无垢净识。
心之殊胜
经云:一切诸法以心为本,一切法中心为上首,有情众生皆是以心为本,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心既是轮回业报的始作俑者,也是我们解脱觉悟的主导者。一切的修行,最终都是在修心。若能明了心的主观能动性,你会发现,每个人的命运都把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受梏于虚无缥缈的主宰。这也是心之所以作为无量诸法中最为殊胜存在的原因。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