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03]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02]

  • 对松悟禅[121]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3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45]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60]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15]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65]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59]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2]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7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20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最顶级的处事格局:容人之难、容人之异、容人之过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852   时间:2022-1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2月2日  佛学研究网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

        生活中,一个大气包容的人,涵养深厚,家庭幸福,朋友众多;而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处处困于得失,流于琐碎,日渐狭隘。

        正所谓:“成大事者必有大格局。”

        有格局的人,常常会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亲切感,他们谦逊内敛,温和又有力量。

        非凡的格局,让他们对世间万象充满包容。这份包容带来的广博,让他们具有最顶级的处事哲学。

        一、容人之难,方见内心品格

        《省心录》中有言:“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和善的对待众人,宽容的对待属下,宽恕别人的过错,这是君子的所为。

        君子的内心品格在一个“容”字,他们深知为人的不易,世事的艰辛,如果能对人多一分包容,那么对方也会多一份选择。

        三国时期蒋琬在蜀国任宰相时,有个属下叫杨戏,其人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擅长与他人交流。

        很多次蒋琬与杨戏交谈,杨戏都是只应不答。

        时间久了,有人看不惯就对蒋琬说:“您身为宰相,杨戏本就应该尊重您。每次您和他说话,他都沉默以对,简直太傲慢了。”

        蒋琬听后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杨戏本就是不善言辞的人,让他对我说奉承的话,不是他的本性啊。让他当面反对我,他也会担心让我下不来台。所以他选择默不作声,这才是他做人难能可贵的地方。”

        蒋琬正是因为考虑到了杨戏的性格难处,才选择了包容和谅解。

        生活中亦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和难,都在承受着自身的局限,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烦扰。人生际遇中的重重难关,压着每一个人。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没有任何人能对别人的苦难感同身受。

        然而不相通的苦难却可以在宽容理解中得到一丝慰藉和温暖。

        这温暖是每个人对他人释放的善意。没有经历他人的苦难,不了解个中原因,与其出言指责,不如选择包容。

        容人之难也是容己之难,长此以往心胸定会在宽容中淬炼。

        二、容人之异,方见思维格局

        李贽在《焚书》中说:“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广取;所广取,故其人愈高。”

        意思是谦虚包容的人,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因为谦虚所以得到的知识多,得到的知识越多,就愈加高明。

        世界因为不同而精彩,而真正高明的人,更知道听取不同的声音,尊重不同的思想。

        当代名人高晓松和窦文涛有一阵子经常见面,可是见面并不那么愉快。

        因为每次高晓松都会批评窦文涛的生活方式,窦文涛的理念是:“买房、存款、过日子。”

        高晓松却推崇“诗和远方”,他向往的是更广阔的世界。

        就像北欧中幸福生活的人们一样,真正的静下心来感受生活的美好。

        高晓松对窦文涛说:“你活得那么苦,就是因为老是要买这买那,买那么大的房子干嘛呢?为什么不去享受人生?”

        窦文涛的经历是长达20多年的租房生活,每搬一次家,心就碎一次,深深感到一种漂泊感。这是从小住大房子的高晓松不能感同身受的。

        窦文涛经过思索后说,“生活就像一块布,有其明艳的正面,也会有暗淡的背面,晓松在劝我追求诗和远方时,不曾想我们或许不一样。”

        高晓松知道后,从此不再劝窦文涛。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

        正是我们在不断的允许和接纳中,才真正的完善了自己,也理解了他人。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对别人发自内心的理解,是懂得了他人的不易、情绪和处境,从而生出感同身受的慈悲,这慈悲正是生活赐给我们的礼物。

        三、容人之过,方见格调高远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时候我们对待错误的态度,往往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北宋时期的韩琦就是一位心胸开阔,豁朗大度的人。

        有一次,韩琦晚上在军营办公,在蜡烛要熄灭时,他让侍卫点上。

        此时侍卫正犯困,听到吩咐,慢悠悠地去点蜡烛。

        由于侍卫不小心,蜡烛碰到韩琦,居然把他的头发烧着了。

        侍卫脸都吓白了,深怕韩琦怪罪。

        韩琦淡定的用手抓住头发,把火弄灭,从头到尾都跟没事人一样,淡定自若。

        侍卫看到长官的态度,懊悔极了,更是尽心侍奉。不久这个事情传到了侍卫长的耳中,他立即把侍卫撤换了。

        韩琦发现后叫来侍卫和侍卫长,问侍卫:“你没挨打吧?”。

        侍卫说:“没有”。韩琦对侍卫长说:“他已知错,你不必把他换掉,更不要罚他”。

        此后,韩琦原谅小侍卫的故事不胫而走,军营中很多人对韩琦心悦诚服,小侍卫也越发忠心耿耿。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犯错误,而人们对此的态度却决定了是成长还是毁灭。

        如果面对他人的错误,指责、抱怨、排挤,那么也许这个错误会让他万劫不复。

        若是在别人犯错时做到宽容之,给予他一定的包容空间,让他悔过,重新做人。

        在自己犯错时,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的修正自己,改过迁善。那么这个错误带来的就是思考和成长。

        可见,容人之过,是人性在清醒中的宽容,这清醒足以成就他人。

        容人之难,是格局之雅。

        容人之异,是格局之韵。

        容人之过,是格局之慧。

        愿世间多一些宽容,少一点计较。多原谅,少苛责。在人生路上且行且惜,且容且谅。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情绪稳定的背后[207]

  • 最顶级的格局:不忧不惧,不骄不傲[374]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491]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慧![712]

  • 人性的错误,就是赢了利益,输了格局[490]

  • 格局大了,就能容言、容人、容事[500]

  • 提升格局的最好方式[506]

  • 最顶级的处事格局:容人之难、容人之异、容人之过![623]

  • 一个人强大的三个层次,你在哪一层?[619]

  • 有一种格局,叫沉得住气[673]

  • 人贵三得:忍得,容得,舍得[728]

  • 有大智慧的人,往往都很简单[857]

  • 当你格局不够时,世上的破事最多[771]

  • 世界上最短的一副对联,仅仅4字,点醒无数世人![813]

  • 你的修养和格局,都藏在遇事的第一反应里[860]

  • 格局大了,生活就顺了[883]

  • 生气见人品,低谷见格局,得意见教养[981]

  • 渡己是一种能力,渡人是一种格局[888]

  • 格局越小,越不快乐[1170]

  • 打开格局,首先要改变你对世界的认知[140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