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15]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3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26]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13]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53]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82]

  • 人性四大弱点[166]

  • 情绪稳定的背后[161]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假于人,[140]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89]

  • 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生命智[15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和[159]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高质量养生,从改变认知开始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835   时间:2022-12-1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2月10日  佛学研究网

        主持人窦文涛,在节目中分享过一段经历:

        他曾和失眠挣扎、较量多年,为了睡着数过羊,喝过红酒,但最终全以失败告终。

        反复折磨下,精神和身体都几近崩溃。

        直到有天和朋友聊到这个话题,才惊觉:

        让自己“生病”的,根本不是失眠,而是对失眠的焦虑和误解。

        因为其实不管睡多久,几点睡,只要第二天状态好,能正常工作就成了。

        想通这点后,他豁然开朗。不仅失眠好了许多,整个人也精气神十足。

        心理学家朗格的一项研究结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现象:

        人的意念与躯体之间是存在着某种联系的。

        中医也认为:养生不仅需要养身,更要养心。

        很多时候,将身体拖垮的,其实是消极的情绪和病态的认知。

        当认知对了,心态好了,才会得到真正的治愈。

        01 心病,是这世界上最可怕的恶疾

        知乎上有则提问:心情不好真的会致病吗?

        回答里症状五花八门,结论却惊人一致:会!

        有人说自己上周心情一直很差,就开始长口腔溃疡,然后头发大把大把掉;

        有人说自己有慢性咽炎,情绪波动大的时候一说话就容易干呕;

        还有人哭诉:“我就是压力大,爱生气,导致肝气郁结,现在乳腺癌,要手术。”

        我们的身体,如同一则精准的等式,一旦代入负能量,结果就会一塌糊涂。

        前两天刷朋友圈,看到一位前同事吐槽:“别人是在生活,我只配活着。”

        一番聊天后才得知这段话背后的苦楚。

        原来,一个月前,他拿到自己的体检报告:

        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居然肾、肝、甲状腺都有问题,最近更是严重脱发,暴瘦。

        别人都在烧烤啤酒小龙虾,他却只能每天就着一大碗黑乎乎的汤药度日。

        我很好奇,他的工作并不忙,何至于此?

        他却苦笑道:我早就知道这一天会来。

        原来,自童年起,他对家的记忆,就是吵架、打架、摔碟子摔碗。

        父母脾气暴躁,总是剑拔弩张。为了少挨骂、挨打,他从小学会了示弱、隐藏。

        如今他虽然长大成人,可这种“窝囊”性情却始终难改:被人欺负了,不敢反抗;内心有火气,只能忍而不发。

        无数次在夜晚默默抹泪,第二天醒来,却只能继续装作无事。

        他自嘲:本以为咽下情绪,能撑大胸襟,日子就能好过点。可谁知,胸襟没大,淋巴先大了。

        小时候,总以为心病是个玩笑。成年后才发现,心病原来真实存在,甚至可以要命。

        看过一则研究结论:

        负面情绪会通过影响呼吸、血液循环、神经肌肉等系统来影响我们的健康。

        有个统计数据更是惊人:大约200多种疾病,都和人的情绪有关。

        剥开成年人的保护壳,内里全是“伤痛”:

        熬夜熬掉的头发,压力压出的痘痘,抑郁毁掉的肠胃,还有悲观性格养出的各种结节……

        为了生活,我们习惯了咬牙硬撑。

        殊不知,心里的病,会悄悄扩散到身体,不知哪天就会以更加严重的方式爆发出来。

        02 你的情绪,决定了你的身体状态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心情好的时候,整个人会体力丰沛,头脑清醒,就连感冒也没那么难熬;

        但心情糟糕时,别说小感冒了,就算整日清闲,也会疲累不堪,头昏脑涨。

        这种现象,其实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心理学“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状态和思想,会激活生理感觉。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老觉得自己得了胃病,即便本身没问题,胃也会产生痛感。

        反之,假如你认为自己健康、充满活力,那你的身体也会随之变得活泼矫健。

        有位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她精心搭建出一个“时空胶囊”,100%还原20年前的环境,并邀请两组老人在其中生活。

        第一组需要完全恢复年轻时的状态,谈论旧时的趣闻,洗衣做饭,诸事自理。

        第二组则是部分还原曾经的记忆,仅需翻阅当年的书报,像从前那样聊天。

        一周以后,老人的身体状况明显改善。尤其是第一组,智力、体能等各项指标显著提高。

        听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是随认知的变化而变化。”

        认知变了,心念正了,人自会活得气顺身健,逍遥自在。

        国学大师季羡林,享有98岁高龄。

        纵观他的一生,其实诸多病痛,可哪怕厄运当前,他也从未消沉悲观。

        而是积极转换心境,一次次绝处逢生。

        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季羡林拖着孱弱的病躯,在冰天雪地里挖土挑粪。

        可到了晚上,他依旧会在满是跳蚤的房间里对月吟诵: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晚年,他更是将这种通透体现到了极致。

        哪怕病危通知书当前,他也泰然处之,读书、聊天、写作,并最终度过难关。

        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指出:拥有好心态,就等于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

        生物学家布莱克也研究发现:人若想长寿,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

        所谓心态、心理,归根到底,还是源于对于事物的理解与认知。

        人生在世,总有些麻烦躲无可躲。

        试着用乐观代替消极,用坦然代替焦虑,用平静代替挣扎。

        只有认知变了,才能以饱满的能量和良好的身体,去面对命运的刁难。

        03 改善认知,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每一种疾病都是一种表达,当我们压抑一些东西,不允许它在心理和灵性层面表达时,它会通过身体而表达。

        身体的病痛,往往是在为情绪买单。

        而情绪的障碍,又是源于认知败了阵。

        拔掉认知上的“病根”,才能让身心得到真正的救赎。

        以下这三个“小药方”,供你参考:

        1、用同情代替自责

        心理学研究曾指出:自我同情可以更好地缓解抑郁,疾病。

        我们总以成败论英雄:赚钱不多,就骂自己没本事;生活不顺,就怪自己没出息。

        然而只要拼全力扛过,每个人都不该被苛责。

        多夸几次“我很棒”,多说几句“没关系”。

        推翻无止尽的自责,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温度。

        2、用承认代替对抗

        豆瓣网友曾分享过一个让人生变好的小方法:无限承认。

        初入职场时,因为同事人均985,普本毕业的妹妹,一度焦虑致病。

        后来,她索性“摆烂”:“我学历确实不如人,只能慢慢努力”,反而工作和生活有了起色。

        抛却过度的抵抗,接纳自己的平凡,让高压的内心和紧绷的身体放松下来。

        承认自己脆弱,才能变得坚强;承认自己受伤,才能得到治愈。

        3、用相信代替质疑

        二战期间,麻醉药物极为短缺。军医便谎称生理盐水是麻醉剂。

        可神奇的是:那些被注射生理盐水的士兵,真的感觉疼痛感减轻了不少。

        这就是典型的“安慰剂效应”:认知改变,能带来身体病痛的舒缓。

        生活当中,我们不妨也给自己一些“安慰剂”:眼下受困,但总有转机;日子难过,但总会变好。

        人生从来多烦恼,唯有希望是解药。

        04

        知名心灵导师拜伦凯蒂曾感慨:“身体是一面镜子,反映我们的想法。”

        人的内心状态,最终会在身体上体现出来。

        你若心中消沉,它就会骤然倒下;你若达观无畏,它也会“百毒不侵”。

        改善认知,调养情绪,身体才能由内而外,获得彻底的滋养。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情绪不好,所有的养生都是徒劳的[270]

  • 改变认知、改变圈子、改变人生[409]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以开心[576]

  • 佛经里藏着的秘密(一)正当的饮食和作息,是为养生第一诀[622]

  • 到了一定年纪,不会管理自己,所有养生都是徒劳[698]

  • 认知不同,不必争辩,三观不合,不必同行[669]

  • 被疫情颠覆的认知,现在知道还不晚[689]

  • 命运的十大玄机[694]

  • 顶级的养生:心宽、少虑、多笑[592]

  •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念头和思维[697]

  • 性价比最高的活法,是守好这“三个圈”[811]

  • 和这三种人深交:养生、养心、养身[780]

  • 顺其自然,是最高级的养生[875]

  • 生命的最高境界![930]

  • 世上最顶级的养生:保持松弛感![1758]

  • 善良宽厚,也是一种养生[794]

  • 禅与生命的认知(第六日)[1000]

  • 禅与生命的认知(第四日)[1020]

  • 禅与生命的认知(第二日)[1168]

  • 禅与生命的认知(第一日)[103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