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17]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109]

  • 如果事与愿违,等一等也没关系[102]

  • 思维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113]

  • 远离你身边的“老实人”[117]

  • 真正厉害的人,都学会了“不生[121]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68]

  • 无所障碍,是从我们众生这边来[117]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58]

  • 空有无碍,进入中道的平衡实相[102]

  • 能改变命运的是你自己[114]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4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白话《唐高僧传》丨释道信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602   时间:2022-12-13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12月13日    佛学研究网

        (三)习禅

        蕲州双峰山释道信

        【译文】

        释道信,俗姓司马,祖籍不详。七岁时曾投一师,因戒行不纯,道信屡加劝谏,但均无效果,道信遂暗地自行斋戒,前后有五年时间,其师竟不知道。后来有二个僧人,不知从何处来,来到舒州(今山东滕县)皖公山(今安徽省潜山县西北)静修禅业,道信闻而前往参访,遂蒙二禅师授予禅法。后依此二禅师四处游学,前后达十年时间。后来其师要去罗浮山,不许道信相随,但于后住,必大宏益。其时国访贤良,准许俗人出家,因此道信前往吉州寺。该寺附近有一城池曾遭贼人围困达七十余日,城中缺乏饮用水,人皆困弊。道信从入城之后,城中又冒出了泉水,刺史十分感激,叩头致谢,并问:“贼何时能退?”道信说:“但念般若。”刺史就令全城的人同声念诵般若。其时城外之贼人但见城之四周出现了许多勇士,威猛无比。群贼想见刺史谈判,城中即回答:“想见大人者,可以自己进城。”众贼一听,纷纷逃离。城既解围,道信便想前去衡阳南岳,路过江州(今江西南昌)时,道俗挽留他至庐山大林寺止住,从上次盗贼围城后至今,又经十年。后来,受蕲州(今湖北蕲州镇西北)道俗延请,遂王江北之黄梅县。他依山而行,见有一双峰山,有好泉石,即在此止住。刚住下来那天晚上,有猛兽环绕其身边,道信为之授戒。授过戒后,令牠们自去。

        道信自到此山以来,前后三十多年,诸州学士,不远万里,前来参访、问道;刺史崔义玄,慕名前来礼敬。临终时对弟子弘忍说:“可为我造塔,我不久将入寂。”又催他赶快造成。临入灭时,又问弘忍:“到中午了没?”弘忍答道:“已快到中午了。”众人又请示:“和尚可有遗嘱?”他说:“生来就付嘱不少。”此语才说完,就奄然而逝。其时山中五百余人,以及诸州道俗,忽然见方圆三里之内的天昏地暗,树叶发白,房寺旁边之梧桐树曲枝向房,至今曲处皆枯萎。其时即永徽二年(公元六五一年)闰九月四日,世寿七十二。至永徽三年,其弟子弘忍等,开其墓塔,见他端坐如旧,即移住本处,于今尚存。

        【原典】

        释道信,姓司马,未详何人。初七岁时,经事一师。戒行不纯,信每陈谏,以不见从,密怀斋检。经于五载,而师不知。又有二僧,莫知何来,入舒州①皖公山②,静修禅业。闻而往赴,便蒙授法。随逐依学,遂经十年。师往罗浮,不许相逐,但于后住,必大宏益。国访贤良,许度出家,因此附名住吉州寺。被贼围城七十余日,城中乏水,人皆困弊。信从外入,井水还复,刺史叩头:“贼何时散?”信曰:“但念般若。”乃令合城同时合声,须臾外贼见城四角,大人力士,威猛绝伦。思欲得见刺史,告曰:“欲见大人,可自入城。”羣贼即散。既见平定,欲往衡岳,路次江州③,道俗留止庐山大林寺。虽经贼盗,又经十年。蕲州④道俗请度江北,黄梅县众造寺,依然山行。遂见双峰有好泉石,即住终志。当夜大有猛兽来绕,并为授归戒,授已令去。

        自入山来三十余载,诸州学道,无远不至,刺史崔义玄,闻而就礼。临终语弟子宏忍:“可为吾造塔,命将不久。”又催急成。又问:“中未?”荅:“欲至中。”众人曰:“和尚可不付嘱耶?”曰:“生来付嘱不少。”此语纔了,奄尔便绝。于时山中五百余人,并诸州道俗,忽见天地闇冥,绕住三里。树木叶白,房侧梧桐树曲枝向房,至今曲处皆枯。即永徽二年闰九月四日也。春秋七十有二。至三年,弟子宏忍⑤等,至塔开看,端坐如旧。即移往本处,于今若存 。

    【注释】
    ①舒州:今山东滕县。
    ②(左山右完)公山:又名潜山,位于今安徽潜县西北。
    ③江州:今江西南昌。
    ④蕲州:今湖北蕲州镇西北。
    ⑤宏忍:《大正藏》第五十册.页六○六中作“弘”。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①[94]

  • 白话《梁高僧传》丨弗若多罗[200]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无谶②[191]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无谶①[298]

  • 白话《梁高僧传》丨佛驮跋陀罗②[490]

  • 白话《梁高僧传》丨佛驮跋陀罗①[275]

  • 白话《梁高僧传》丨佛陀耶舍[272]

  • 白话《梁高僧传》丨卑摩罗叉[275]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摩流支[216]

  • 白话《梁高僧传》丨鸠摩罗什④[28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鸠摩罗什③[29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鸠摩罗什②[28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鸠摩罗什①[394]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摩耶舍[58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佛念[293]

  • 白话《梁高僧传》丨僧伽提婆[334]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摩难提[425]

  • 白话《梁高僧传》丨僧伽跋澄[350]

  • 白话《梁高僧传》丨帛尸梨蜜[395]

  • 白话《梁高僧传》丨帛远[35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