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24]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15]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13]

  • 对松悟禅[131]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4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59]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72]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20]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72]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66]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7]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81]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人最大的智慧,是要有自知之明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806   时间:2022-12-1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2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鬼谷子有言:“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简而言之想要了解他人,就必须先从了解自己开始,了解自己以后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人。

        深以为然,一个人最大的人生智慧,不是勇敢,不是谨慎,而是拥有自知之明。

        就像小时候我们总认为世界很小,小到以为自己是天地的主角。

        但随着认知思维的丰富,对自我与外界有了重新定义后,我们才明白,世界其实很大,大到转瞬即逝间自己就会被遗忘。

        所谓“水深不语,人稳不言”,一个人能正确的看待自己,认准自我的定位,人生之路才能广而远阔。

        01 自知者明,不高估自己

        巴顿将军说过:“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说到底是对自己有清晰而准确的认知,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聪明的人,永远懂得看清自己的定位,层次越高,越拥有自知之明。

        行走于天地之间,为人处事,有孤注一掷的勇气是种能力,而量力而为的坦然更是一种修养。

        孔子对于弟子樊迟种菜提问的直言不知,是一种自知之明的体现;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是一种自知之明的体现;

        唐太宗将忠臣看做自己治理朝政的镜子,是一种自知之明的体现;

        做人有自知之明,不高估自己,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处事哲学的体现。

        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被认为是战国形式的转折点,也是秦灭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的一环。

        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从小熟读兵书战法,被世人称誉的赵括,会被秦国一位老将白起困于长平,进而并歼灭全军?

        其实相比来说,两人军事能力都很高,都久经战场,但因为赵括没有清楚认识自我,没有自知之明,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白起。

        他虽然从小熟读兵书,但成为大将军后,心有自傲,我行我素。

        当手下人建言献策时,他拒绝接受,总是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或是一板一眼照搬兵书,没有正确认识自我,可以说也是是这场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正确认识自己,才是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一步。

        一个人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永远要相信,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强中自有强中手,这个世界,永远有比你能力强大的人存在。

        02 知人者智,不低估他人

        倪萍曾说:“人最值钱的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没个分量你往大秤上站站试试?那个秤砣动都不动。”

        人最可贵的聪明,就是要有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包含不高看自己,另一个层面也是不要低估他人,承认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闪光点,也是一种处事的智慧。

        所谓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若总是处于唯我独尊的状态下,拎不清自己有几斤几两,久而久之会有性命之忧。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只狐狸,出生后因为一直处于家庭的保护之下,没有见过世间的险恶,性格飞扬跋扈,不把任何动物放在眼里,总认为自己才是森林之王。

        虽然它的父母曾经告诫过它,在大自然中行走,要学会谦虚,要懂得藏拙,永远不要看轻他人。

        但当时自傲的小狐狸总是当做耳旁风,不以为然。

        尤其成年后的它看到自己强壮的身形,漂亮的毛发,更是不可一世。

        直到有一天,独自外出时迷了路,在夜幕下碰到了真正的森林之王,一只在路边闭目休息的饥饿老虎。

        这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狐狸丝毫不把老虎放在眼里,就上前挑衅。

        结果可想而知,因为自己的自大无知,从而丢掉了性命。

        正所谓任何事物都遵循着物极必反的道理。

        不高估自己,不看轻他人,人生路漫漫,世界这么大,将自己的位置放低,永远怀有谦卑之心,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走的长远而稳固。

        人生就像一架天平,当不断在低估他人的那一边加大砝码时,所面临的危险系数也在不断加码。

        做人最重要的是,姿态要低,心态要平,知人者智,不低估他人。

        《荀子·荣辱》有言:“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不要总是囿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要学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风景。

        正所谓眼宽容景,心宽才能容人,对他人如此,对自己更是。

        世间自有高人在,一个人总是具有多面性,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正确的认识自我,是生命旅途中永久的话题。

        而人生就像万花筒,有什么样的角度,就有什么样的风景,但永远不要忘了找准自己的定位。

        否则,乱花渐欲迷人眼,容易丢失自我。

        愿我们能认清自我,找准位置,做一个拥有自知之明的人。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68]

  • 人生的三把戒尺:自知、自省、自律[246]

  • 认清自己,是最顶级的智慧![306]

  • 你的位置在哪里?[282]

  • 人,可以精,但不可以阴[395]

  • 心安,才是活着的最好状态[366]

  • 位置不同,不必解释[408]

  • 人,成于三悟,败于三忌[377]

  • 高处不为难别人,低处不为难自己[497]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以开心[599]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535]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慧![714]

  • 人算不如天算,一切皆有因果[539]

  • 爱自己,胜过爱你的手机[1247]

  • 如何增长智慧?如何预防魔事?如何降伏烦恼?快读《宝积经》![589]

  • 说话的智慧:觉者说法的次第[681]

  • 做最合适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583]

  • 知人不评,知事守口,知理不辩[670]

  • 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723]

  • 笑着吃亏的,都是聪明人[61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