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24]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15]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13]

  • 对松悟禅[131]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4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59]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72]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20]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72]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66]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7]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81]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你的语气,就是你内心的样子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711   时间:2022-12-2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2月26日  佛学研究网

        蔡康永曾说:“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与人交流时,不仅要注意说话的内容,更要控制说话的语气。

        语气,就是一个人内心最精准的温度计,能反映出最真实的修养。

        一个人的语气,就是他内心的样子。

        01 你的口气,暴露了你的修养。

        作家若松亚纪写过一本书叫《教养,从改变说话口气开始》。

        她在书中特别强调:“一个人修养的高低,看他说话的口气就能知道。”

        口气大的人,说话时高高在上,从不把别人的感受放心上,最后只会招来他人的厌恶。

        知乎博主@十一就曾讲过单位的一位老大姐。

        她在单位工作多年,仗着自己资历老,常常对同事大呼小叫。

        前些日子,一位新来的年轻人恭恭敬敬地向她请教问题。

        谁知,她头都不抬,高声说道:“这么简单还要问我啊?你不会是找关系进来的吧?”

        年轻人顿时被呛得说不出话来,感到非常委屈。

        见此情形,其他人赶忙过去安慰他。

        这时,老大姐又冷冷地添了句:“看你这矫情样!”

        听了这话,年轻人不再理会她,默默回到自己的位子。

        因为语气刻薄,老大姐得罪了很多同事,慢慢地大家都疏远了她。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说话从不注意分寸,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在三言两语之间,就会对别人造成莫大的伤害。

        其实,恶劣的语气是一把双刃剑,在中伤别人的同时,也会将他人从自己身边推走。

        真正有教养的人,都懂得把别人放心上,言语间总是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度和善意。

        在一期《诗词大会》上,有一位农村大叔因为十分喜爱诗词,便主动报名参赛。

        一辈子都待在农村的他,第一次站在这么大的舞台,非常紧张。

        主持人董卿看了,当即温柔地说:

        “因为那诗啊,就像荒漠中的一点绿色,始终带给他一些希望,一些渴求,用有限的水去浇灌它,慢慢慢慢地破土,再生长,一直到今天。

        所以即便您答错了,那也是这个现场里,一个最美丽的错误。”

        董卿的一席话,如和风细雨,既缓解了大叔的紧张,又让大叔卸下心理负担,不担心答错了会难堪。

        古人云:“心存善念,方能口吐莲香。”

        那些为人谦逊,彬彬有礼的人,说话多是温声细语,能在言语中照顾到别人的感受。

        一个人说话的口气,就是他刻在骨子里的教养。

        心存善良,说话有温度,才能避免冲突,收获舒适的关系。

        02 你的音量,反映了你的性格。

        梁实秋说:“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

        一个人说话音量的高低,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却能反映出你的性格。

        我之前在传统媒体工作的时候,有个同事小王是出了名的大嗓门。

        有一次,台里录制节目,领导安排小王和另一个同事负责录制,两人分工不同。

        小王主要负责前期脚本和拍摄,另一个同事负责后期的剪辑。

        可成片出来后,风格和他们一开始商定的差异很大。

        这时距离交片只有一天时间了。

        小王当场就急了,扯着大嗓门喊道:“之前明明沟通得很明白,你怎么就不理解呢?”

        一下子,整个单位的人都听见了,纷纷放下了手头的工作,盯着他们俩看。

        对方看到这情境,觉得十分难堪,就提醒他声音小一点。

        谁知小王又吼了声:“你自己干的错事,还怕被别人知道吗?”

        对方瞬间就气不打一处来,直接跟他吵了起来。

        结果,片子没剪出来不说,两个关系还闹得非常僵。

        作家梁爽曾说过:我越来越觉得,大声说话不是豪爽,而是对他人感受的漠视。

        说话音量降低几个度,幸福感便能提升好几倍。

        因为大声嚷嚷只会把对方推得更远,小声说话才能拉近彼此的感情。

        胡适的母亲就深谙此理,说话向来轻声细语。

        胡适小的时候,即便犯了大错,母亲也不会大声吼骂他。

        而是把他拉到没人的屋子里,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

        后来胡适感慨道,是母亲的细声慢语,让他冷静地接受批评、悔过。

        生活中有很多人以为说话嗓门大,就更有气势,能够说服别人。

        其实,别人听来,只会觉得你性格暴躁,不好相处。

        说话声音太大,语气太冲,最终显得恶意满满。

        要明白,高音刺人耳,低声悦人心。

        当你开始小声说话,懂得控制自己的音量,生活自然会多些和气。

        03 你的语气,就是你内心的样子。

        主持人蔡康永,一直是娱乐圈典型的高情商和好人缘的代表。

        他出道数十年,主持过多档节目,但在他身上,我们很难见到盛气凌人的姿态。

        无论同谁交谈,他仿佛永远都是温声细语,娓娓道来。

        曾有人问他,为什么在辩论中,你说话还能如此温柔?

        蔡康永解释道:我只是在用心说话,心平自然气和。

        正所谓相由心生,一个人的语气,同样也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内心温柔丰富的人,言谈举止,自然会让人如沐春风。

        而一些性格偏激、灵魂贫瘠的人,往往开口就会大喊大叫,满口讽刺。

        《儒林外史》中六十多岁的老童生周进,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

        有一次,几个家长请他吃饭,还邀来一位刚中秀才的年轻人梅玖作陪。

        落座时,按年龄排序周进最大,理应坐在上席。

        可梅玖却轻蔑道:

        “按照学校规矩,秀才是不和童生放一起排年龄的。不过,今天就算了吧,还是请周先生上席。”

        虽是谦让之词,可梅玖讥讽的语气,令场面很是尴尬。

        家长们纷纷抢话救场,周进却温和地道了谢,还将梅玖夸赞一番。

        随后,梅玖听说周进只吃素斋,就又讲了个呆秀才吃斋的笑话。

        故事讲完,他还不忘讽刺道:“像我这周长兄,如此大才,当然不呆的。”

        话还没说完,就自顾自哈哈大笑起来。

        周进只得无奈称“是”。

        此后,梅玖仗着自己秀才的身份,从不给旁人好语气,于是越混越差。

        而周进因为温和有礼,后来受到同乡们的资助,最终考中进士,当上了大官。

        诗人本·琼森曾说:“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好的语气,就是一个人的内在颜值,能给人留给下好的印象。

        生活中,学会把“你能行?”换成“你能行!”

        把“你怎么才回来?”换成“你回来啦!”

        把“你难道不会吗?”换成“我来跟你说。”

        与人交往,平心静气地说话,就能使人身心愉悦。

        一个人能控制好语气,就是给自己的精神内在化妆。

        古语有云:“一言足伤天地之和,一事足折终身之福。”

        语气,虽然细微,却拥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就如学诚法师所说:“你嘴里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

        说话有个好语气,这辈子,你才能拥有一个好运气。

        余生,愿你我言谈有尺度,语气有温度,在哪儿都能如鱼得水,活得游刃有余。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中国人8大忌讳:​大喜易失言、大怒易失礼……[209]

  • 做人有“量”[291]

  • 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把时间花在这3件事上[398]

  • 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是情绪稳定![582]

  • 高处不为难别人,低处不为难自己[498]

  • 格局大了,就能容言、容人、容事[503]

  • 营养自己,保养自己,修养自己[537]

  • 一个人强大的三个层次,你在哪一层?[619]

  • 戒掉这四种语气,家庭才会和睦![613]

  • 骨子里的高贵[588]

  • 你的修养和格局,都藏在遇事的第一反应里[860]

  • 你的语气,就是你内心的样子![825]

  • 大处难处看境界,小处细处看修养[877]

  • 有一种高级的修养,叫不争不吵不炫耀[969]

  • 话留德,事留心,人留路[981]

  • 王阳明:一个人不开心的真正原因,是智慧不够![1222]

  • 渡人,渡心,渡己[1100]

  • 聪明人:三不管,四不说,五不帮![1052]

  • “儿孙自有儿孙福”,它的下句才是精华,可惜少有人知[1972]

  • 成年人的修养 藏在四个细节里[168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