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24]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15]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13]

  • 对松悟禅[131]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4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59]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72]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20]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72]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66]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7]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81]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佛说:这五种人是“非人”必须远离……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859   时间:2022-12-31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2月31日  佛学研究网

        这五类人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远离。我们常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人,他们简直就是“非人”。那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非人呢?

        在《增一阿含》中有五种人在佛前都挨骂,他们被佛称为「非人」,也就是「不像人」。

        这也是经中所说的:非人法,意思就是说:人不应该做的事。

        再说明白点,就是这几类人不做人事。

        应笑而不笑

        在一个非常融洽的环境里,大家喜笑颜开,都很欢喜,而那位绷着脸,死活不肯笑不愿意投入到当下的人,就是第一类人。

        应笑而不笑之人,这类人你能感受到他们性格行为都很古怪,不能融入到大众群体,从缘分上来说,就是没有人缘。

        当我们面对这类人的时候,不要去和他做朋友。

        应笑不笑之人,属于第一种「非人」。

        应喜而不喜

        喜,就是欢喜,欢喜心,随喜心。

        遇到欢喜的人和欢喜的事,不起欢喜心,没有随喜的心态。

        比如,见到亲朋好友行善,有所成的时候,本应该心生欢喜,欢喜的心里不加任何妒忌傲慢,是真诚的欢喜。

        在竞争中,哪怕对手胜出,也有一颗随喜赞叹的心。看到他人成功自己却非常开心,这种欢喜的心念便是随喜。

        这就是应喜而喜。

        应喜而不喜,属于第二种「非人」。

        应慈而不慈

        没有慈悲心的人是不能交往的。

        古人说:「测隐之心,人皆有之」,没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的人是不能深交的。

        如,有的人虐待动物,有的人见人危难,悭吝无比,不懂施舍,也是不能深交的。慈心,没有分别心的慈心。

        慈心是与乐之心,就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冷酷无情,冷血的人是不能交往的。

        应慈而不慈,属于第三种「非人」。

        闻恶而不改

        明明知道错了,却不肯认错。

        这类人多为愚痴迷惑之人,容易迁怒于人。

        不知改过的人,是会反复陷在一个漩涡里无法自拔,愚痴之人,不可深交。

        闻恶而不改,属于第四种「非人」。

        闻善而不乐

        听见别人的好事情,不能同乐,反生妒忌。

        听闻善法不生欢喜反恶语相加,听说别人遇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反而很高兴。

        在个人修为上,我们要能做到“闻过而喜,闻善而拜”。

        意思就是说:当我们听到有人说我们的过失的时候,我们应该是很高兴,当听到有人说我们好的时候,我们就很感谢他们。

        闻善而不乐,属于第五种「非人」。

        以上五种人是要远离的,这五种人是非人,不可深交。

        为人之道在于:应笑,应喜,应慈,应善,应省。

        人成即佛成

        太虚大师说“人成即佛成”我们把人做好了,也就修成了。

        学佛并不是遥不可及,遥不可期的事情,认真做人做事,离成功也就很近了。

        我们都希望融入到一个积极的团体中去,都希望有好的社交关系。

        我们要小心在朋友中有这样的人,以下几类人是必须远离的!

        1. 交浅言深的人一定要远离

        在《后汉书》中说:交浅而言深者,愚也。

        明明交情很浅,却总说些私密的事情的人,是很愚蠢的人,你要当心这类人。

        本来和你交情很浅,但是对方却把很真心的话说给你,你不要以为对方和你说了几句真心话就把他当成了知心朋友。

        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2. 爱搬弄是非的人

        这类人根本不修口业,总爱两舌,总爱说东家长西家短,挑拨离间。

        他们总善于打探他人的隐私,小道消息,比如他们总是关注同事的私人生活,在小圈子里传播同事有了外遇等等。

        这类人,是消极的人,不可交,他们总喜欢落井下石,隔岸观火。

        小心他们也会看你的笑话。

        3. 被管理者拉入黑名单的人

        这类人在团体中,在工作中总是郁郁不得志,总是显得特别耗费能量,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

        如果彼此走的太近,很容易就会被牵扯进去。很容易把自己的正面能量耗尽。

        当我们融入到一个新的集体中去,一定要表现的友善,主动积极的交流,但是也要避免和别有用心的人交往。

        有些人需要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不交往,又不能太近。

        1. 城府很深,心机很重之人

        虽没有恶意,不会害你,但也绝对不会有什么好处。这类人容易给你挖坑。

        2. 甜言蜜语,阿谀逢迎之人

        需要保持距离、作为职员要懂得口蜜腹剑,作为领导要懂得远离小人。

        3. 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之人

        为利益追逐,勾心斗角,不惜伤害感情和朋友的人,一定要保持距离。

        4. 嫌贫爱富,区别对待之人

        这类人很会巴结人,眼皮上翘,总向上看。趋炎附势,看不起穷人的人,一定要保持距离。

        永远记得:亲贤臣,远小人。

        如果碰到以下几类人一定不可错过,一生中难得有几个知己。

        1. 性格直爽,豪放大气之人

        这类人性格直来直去,虽然容易得罪人,但绝没有心机,不会暗箭伤人。

        因对方直来直去的说话,言语直接,恰恰能直接指出我们的缺点,减少我们犯错。

        在做事情方面,他们也很耿直,不打马虎眼,负责的事情一丝不苟不打折扣的完成。

        这类人值得托付,这类人比较重信誉,重承诺,答应的事情都会做到。

        2. 不随便屈服于权威,不为五斗米折腰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这类人不会因现实的经济损失,或考虑某人的面子而说违心的话。

        他们不会因为个人的欲望而去迎合谁,只在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

        3. 性格温和,特别包容的人,能宽容他人的过失,不计较得失

        性格温和的人,可不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他们说话温柔但却如雷贯耳,他们沉默寡言,却心理明明白白。

        他们懂得以柔克刚,以退为进。

        和他们交朋友,会增长我们的智慧。

        正可谓: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别说众人势利眼,只是造化太弄人;
        若是真朋钱如粪,披肝沥胆见诚心;
        真朋好比赤足金,钱财就像烈火盆,
        路遥自可知马力,岁月更能辩伪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你是境随心转,还是心随境转?[24]

  • 许多事情,看似容易,做起来却很难[310]

  • 慈悲的力量[396]

  • 一切修行,归根结底都是“修心”[537]

  • 南怀瑾:说到底还是女性最伟大![585]

  • 慈悲心重的人,才有福报和福相[729]

  • 读懂这几句,看透生活本质[467]

  • 南怀瑾:佛菩萨才是多情人[694]

  • 爱别人之前,请先学会爱自己[634]

  • 星云大师圆寂,千字遗嘱表达一生志愿![731]

  • 你的慈悲善良,蕴藏着你的大福报![691]

  • “观世音”以耳根圆通著称,为什么不叫“听世音”?[1001]

  • 善待自己,从不生气开始[802]

  • 没有智慧的“慈悲”只是善良的傻瓜[779]

  • 用慈悲和利他,成就一份正业[829]

  • 有大智慧的人,往往都很简单[858]

  • 醒醒吧!没有智慧的“慈悲”只是善良的傻瓜[1359]

  • 文殊菩萨的考验[1232]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 ![2441]

  • 人生需要这三个知己![80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