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16]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108]

  • 如果事与愿违,等一等也没关系[102]

  • 思维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113]

  • 远离你身边的“老实人”[117]

  • 真正厉害的人,都学会了“不生[120]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66]

  • 无所障碍,是从我们众生这边来[117]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56]

  • 空有无碍,进入中道的平衡实相[102]

  • 能改变命运的是你自己[114]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4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心无形故,力最无上
     
    [ 作者: 永明延寿大师   来自:网络   已阅:356   时间:2023-1-30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1月30日    佛学研究网

        《金刚三昧经》云:“大力菩萨言:‘何谓存三守一,入如来禅?’佛言:‘存三者,存三解脱。守一者,守一心。如入如来禅者,理观心如,入如是地,即入实际。’”

        《华严经》颂云:“佛子住于此,念念入三昧,一一三昧门,阐明诸佛境。”

        《禅经》序云:“质微则势重,质重则势微。如地质重故,势不如水。水性重故,力不如火。火不如风,风不如心。心无形故,力最无上。神通变化,八不思议,心之力也。”

        又,能所融通,自他一体,即四摄法。不得身口意,常随智慧行,即十八不共法等。毕至得果受记,皆不离一心。如《海龙王经》云:“心净无垢,则为受诀。”乃至佛语龙王:“其心意识无所住立,则为受决。诸法如是,以无因缘诸法本谛,觉了诸法平等无异,则成无上正真之道。究竟求本,无有受决及成佛道。若受决者,若受决已。所以者何?诸法无形,本末悉断,皆无有主,一切诸法从因缘转。”乃至“诸法无二,用本一故。诸法本一,离若干故。”乃至无量无边教海行门,皆是自心发现、自心引出,终无一法一行从外而成。若起念外求,随他胜境,悉是魔事。故经云:“作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故知心正事正,心邪事邪。若未达一心,触途皆伪,正行亦成邪行,佛门变作魔门。若入宗镜之中,无往不利,苦行亦成妙行,邪宗即是正宗。只如五热炙身外道一法,若了之,则胜热为无分别智焰之门。若昧之,则尼乾作大我见严炽之解。是以法无邪正,道在变通。

        如西天尼乾子,五热炙身,生大邪见。佛弟子谓之言曰:“善男子!如世人驾牛车于路,欲速有所至。打牛即是?打车即是?”尼乾闻之,勃然作 色。佛弟子曰:“善男子!牛喻于心,车喻于身。何得苦身而不修心?不用炙身,应当炙心。”

        《华严经》云:“复有十千紧那罗王,于虚空中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我等所住宫殿,诸多罗树、诸宝铃网、诸宝缯带、诸音乐树、诸妙宝树、及诸乐器,自然而出佛声、法声及不退转菩萨僧声、愿求无上菩提之声,云:某方某国有某菩萨发菩提心;某方某国有某菩萨修行苦行,难舍能舍,乃至清净一切智行;某方某国有某菩萨往诣道场;乃至某方某国有某如来,作佛事已,而般涅槃。

        “善男子!假使有人,以阎浮提一切草木,粖为微尘,此微尘数,可知边际,我宫殿中宝多罗树,乃至乐器,所说菩萨名、如来名,所发大愿,所修行等,无有能知其边际。

        “善男子!我等以闻佛声、法声、菩萨僧声,生大欢喜,来诣其所。时婆罗门,即为我等如应说法,令我及余无量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是以于一心正观之中,最为枢要,少用心力,成大菩提。故《华严私记》云:“此经中,总是法身,作多种名字。如人天十善、五戒为身,声闻四谛、缘觉十二因缘、菩萨六度、佛种智为身。”身是聚义,于法身中,随行位功德聚处名身。若有情身相,皆是法身所起。若无情国土,尽从佛智所现。终无纤毫,于宗镜外,别有异体,而能建立。故经云:“若一法是有非无,摩诃衍不能胜出。”若更有一法,则不得称独尊、独胜,为万有之所依矣!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