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34]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7]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11]

  • 人生的底线[136]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16]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3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7]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54]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4]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9]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7]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5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都很“笨”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014   时间:2023-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2月2日  佛学研究网

        三国时期,曹操曾与司马懿的父亲是故交。

        他听闻司马懿小小年纪,已有过人的才识,于是数次派人征辟司马懿到府中任职。

        但司马懿屡次拒绝,他认为靠关系进入仕途,如同揠苗助长,根基不稳,势必会适得其反。

        于是,他以风痹之症为借口,在家卧床不起。

        期间,他韬光养晦,一步步积蓄自己的力量,默默发展自己的实力。

        这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在七年后,顺利成为了曹营里的重要谋士之一。

        在外人看来,司马懿放弃捷径,耗费多年功夫才进曹营,显得有点愚笨,固执。

        但他清楚自己几斤几两,唯有真才实学才是制胜法宝。

        一个“笨”字,让司马懿从籍籍无名的谋士到问鼎之谋局者。

        终结了乱世三国,踏踏实实地走向了人生的辉煌时刻。

        王阳明说:“成大事者,都是笨人。”

        从古至今,世间越是聪慧之人,越懂得下笨功夫。

        一、所有的捷径,都是绕远路

        子夏在鲁国为官时,曾向老师孔子请教如何治理政事。

        孔子说:“欲速则不达。”

        生活中,不少人被名利所束缚,急于求成,寻找各种捷径。

        殊不知,看似方便的近道,其实是最大的弯路。

        唐朝诗人宋之问,本是诗歌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不仅完善了五言律诗的体系,还一手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奠定了律诗的基础。

        凭他的才华,只要踏实努力,完全能获得更高的成就。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却被人评为“一流诗才,末流人品”。

        原来,只因他一心想通过卖友的方式,在仕途上获得更多机会。

        他在和好友张仲之在把酒言欢之际,听到张仲之秘密除掉武三思的计划。

        他暗自将此事通报给武三思,使得张仲之一家被下狱问斩。

        为了走上更高位,他相继又攀附了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

        但万事皆有因果,出卖别人的人,必遭命运的反噬。

        随着靠山依次倒台,宋之问的仕途也走到了终点。

        最终,他被唐玄宗下旨赐死,落了个客死他乡的凄惨结局。

        古人云:“天道忌巧。”

        天道最忌讳的,就是做事有太多的取巧。

        人生在世,许多自诩“聪明”之人,都想要走近道、抄近路。

        殊不知,任何速成之术,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即使你能通过它取得一时的荣耀,但这胜利就如同绚烂的泡沫,总有破灭的那一刻。

        偏爱捷径者,只会在未来踩更大的坑,无异于自毁前程。

        只有用能力夯实地基,成功才不会像空中阁楼一样虚无缥缈。

        二、多下“笨功夫”,才有真功夫

        左宗棠曾这样教育子女:“读书应该脚踏实地,扎实认真,识得一行即行一字。”

        为人亦是如此。

        由此可见,一个人最可贵之处,就是懂得下“笨功夫”。

        肯下苦功者,更易造就“真功夫”。

        战国时期,在赵国邯郸有位年轻人叫纪昌。

        他痴迷箭术,立志想成为“天下第一神射手”。

        于是,他找到当时闻名于天下的神射手飞卫,进行拜师学艺。

        可飞卫并不愿意收他为徒。

        他表示:“射箭之人,需要目不转睛的眼力,而你如今并不能做到这个地步,还是回去好好练练吧。等达到这个标准后,再来找我。”

        纪昌回家后,他天天目不转睛地盯着妻子织布机的锥刺看,眼睛一眨也不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两年后,纪昌成功练就了睁眼睡觉的本领。

        当他再次去找飞卫求学时,飞卫表示,等到他能视小为大,把眼中的虱子看成和马一样大的时候,再来拜师。

        于是,纪昌抓了一只虱子,用头发把它拴在窗外,每天注视它。

        三年后,纪昌终于掌握了入微的窍门。

        此时的他,已经能一箭射中虱子中心。

        飞卫听闻后,欣慰地说:“你已经出师了,神箭手的荣誉实至名归。”

        纪昌用五年的深耕,开辟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正如国学大师钱穆所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功夫。”

        越是成功之人,越是懂得世上无捷径的道理。

        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成功都是慢慢熬出来的。

        任何事情都需要沉淀,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

        千丈高楼是由一砖一瓦堆砌而成,汪洋大海是由一点一滴汇聚而成,脚下的路也是靠一步步走出来的。

        所有的光芒万丈背后,都暗藏着你扎实的“笨功夫”。

        当你脚踏实地,稳中求进,终将拥有量变到质变的力量。

        三、专注做事,才是人生真正的捷径

        一个人能走多远,关键在于他做事的态度。

        投机取巧者,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躬身精耕者,才会必成大器。

        历史作家汪衍振,为了写好《曾国藩发迹史》、《左宗棠发迹史》等历史小说,花了大半辈子去研究这些晚清名臣。

        在写书的这21年来,他常常一坐就一整天。

        除了吃饭睡觉,他剩下的时间都在研究史书资料,核对历史出处,写文章,有时甚至专注到错过吃饭的时间。

        为了了解曾国藩官场的12年升迁史,他搜阅了近2000万字的珍稀史料。

        深刻还原了曾国藩从一名无权无势的普通官吏,到二品官员礼部侍郎的全过程。

        整整21年,他写了七十多万字,平均一天一百个字,被媒体誉为“中国最笨的历史作家”。

        对于这个称呼,汪衍振却笑着表示道:“媒体或读者说我写得是‘龟速’,说我是中国最笨历史作家,我并不生气。‘笨’是一种态度嘛,我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坐得住板凳!”

        他专注到极致的精品思维,让他的书籍一经出版,就引起广泛关注,迅速登上各大畅销书排行榜。

        《南村辍耕录》说:“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

        真正的高手,不求多,但求精。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只有专注某个领域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经验和能力,你才能挖到人生的宝石。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持之以恒,专注到极致,就是通往成功的最短道路。

        农民出身的林清玄,从小就有当作家的梦想。

        为此,他选择用了笨办法,每天坚持刻意练习写作。

        长大后,即使他工作再忙,每天晚上都会抽出时间写一些文字。

        在经过数年的沉淀下,他终于成为了一代散文大师。

        他曾说道:“农家每年只能收成一次,但天天都要下田。而作家的精神也是如此,这是我给自己的规范。”

        这世上,从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也没有坐享其成的成就。

        每一条投机取巧走过的捷径,往往最后都会成为最大的弯路。

        人若想有所长进,必须下更深的功夫下,根基才能扎得稳。

        你日积月累的努力,也终究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真正厉害的人,都拥有这3种“内在力量”[302]

  • 高手,都学会了从刻意学习中获益[615]

  • 真正的高级,是慢和少[587]

  • 直线做事,曲线做人,读懂受益一生[595]

  • 佛说:最大的逃避,是你从不让自己停下来[713]

  • 真正厉害的人,都学会了“不生气”[683]

  • 节后上班如渡劫?听取高僧一番话,不用渡劫心也轻[932]

  • 被疫情颠覆的认知,现在知道还不晚[1061]

  • 每个人自带能量:让自己拥有强大能量场的五大秘密[1565]

  • 王阳明:真正内心强大的人,身上往往有四种“力量”[1179]

  • “心灵枯竭”的根本原因:你认为你是自己的心智[1156]

  • 控制不住情绪怎么办?提升觉知力的方法[1092]

  • 你必须很努力,才会遇到好运气[1168]

  • 惊人的人生定律:你强的时候,运气最好[1029]

  • 越努力,越焦虑,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1465]

  • 人生不要瞎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1483]

  • 内卷时代,如何才能摆脱焦虑?弘庵法师:只须做到两个字[1898]

  • 人生,何必那么着急[1722]

  • 我们应努力做好当下的事 而不是执着于结果[2242]

  • 真正厉害的人,早把人生调成了这三种模式[198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