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24]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16]

  • 清茶饮语[101]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13]

  • 对松悟禅[131]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51]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60]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72]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20]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74]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66]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白话《梁高僧传》丨僧伽跋澄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553   时间:2023-2-7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2月7日    佛学研究网

        (一)译经

        晋长安僧伽跋澄

        【译文】
        僧伽跋澄,意译众现。十六国时期前秦名僧、翻译家。北印度罽宾国人。坚毅宏达,气度不凡,历寻名师备习三藏。博览众典,精通禅数之经,又讽诵阿毗昙毗婆沙论,贯通妙旨。有志游方,遂于苻秦建元十七年(381年)至长安。当时大乘佛典没有广泛流传,禅数(禅定之学与毗昙学)之学十分兴盛,僧伽跋澄到了长安后被众人称为法匠。

        符坚秘书郎赵正崇敬仰慕大法,曾听闻外国以修习《阿毗昙毗婆沙论》为正宗,而跋澄讽诵《阿毗昙毗婆沙论》,便四事礼供跋澄,请他翻译梵文经论。于是跋澄跋证口诵经本,外国沙门昙摩难提笔受为梵文,佛图罗刹宣译,秦沙门敏智笔受为晋本,在建元十九年译出,自孟夏到仲秋才完成。起初跋澄随身带着《赍婆须蜜》梵本。

        二十年,再应赵政之请,与昙摩难提、僧伽提婆及竺佛念等译出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十卷。不久,又依赵政之请,于长安石羊寺译出僧伽罗刹所集经三卷。其后,关中乱作,遂避难于东晋。姚秦皇初四年(397)返归伊洛,五年秋,应太尉姚旻之请,与竺佛念共译‘出曜经’三十卷。师戒德整峻,虚静离俗,关中僧众多以为范。后不知所终。

        佛图罗刹,不知何国人。德业纯粹,通览经典。久游中土,熟练汉言,其宣译的梵文经典在苻坚时代非常受重视。

        【原典】

        僧伽跋澄。此云众现。罽宾人。毅然有渊懿之量。历寻名师备习三藏。博览众典特善数经。闇诵阿毗昙毗婆沙贯其妙旨。常浪志游方观风弘化。符坚建元十七年。来入关中。先是大乘之典未广。禅数之学甚盛。既至长安咸称法匠焉。符坚秘书郎赵正崇仰大法。尝闻外国宗习阿毗昙毗婆沙而跋澄讽诵。乃四事礼供。请译梵文。遂共名德法师释道安等集僧宣译。跋证口诵经本。外国沙门昙摩难提笔受为梵文。佛图罗刹宣译。秦沙门敏智笔受为晋本。以伪秦建元十九年译出。自孟夏至仲秋方讫。初跋澄又赍婆须蜜梵本自随。明年赵正复请出之。跋澄乃与昙摩难提及僧伽提婆三人共执梵本。秦沙门佛念宣译。慧嵩笔受。安公法和对共校定。故二经流布传学迄今。跋澄戒德整峻虚靖离俗。关中僧众则而象之。后不知所终。佛图罗刹。不知何国人。德业纯粹该览经典。久游中土善闲汉言。其宣译梵文见重符世。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僧光[4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209]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21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和[22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4)[27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3)[276]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2)[24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1)[278]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度[33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义[27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崇[336]

  • 白话《梁高僧传》丨于道邃[338]

  • 白话《梁高僧传》丨于法开[349]

  • 白话《梁高僧传》丨于法兰[328]

  • 白话《梁高僧传》丨支遁[365]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道潜[400]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乘[353]

  • 白话《梁高僧传》丨康法朗[459]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雅[538]

  • 白话《梁高僧传》丨康僧渊[34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