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24]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16]

  • 清茶饮语[100]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13]

  • 对松悟禅[131]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51]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59]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72]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20]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74]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66]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摩耶舍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744   时间:2023-2-15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2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一、译 经

        译文

        晋江陵辛寺昙摩耶舍

        昙摩耶舍,汉地名法宾,宾国人。耶舍少年好学,十四岁时,佛教大德弗若多罗就知道耶舍了。长大之后的耶舍气质高贵,文质彬彬,拥有超人的智慧。耶舍遍览经律,明解领悟出类拔粹,对于四禅八定和七菩提分(七觉支)等三十七道品尤其纯熟。当时的人把耶舍比肩游头波驮(应该是一位西域知名大德)。

        耶舍自己深入山泽连虎狼都不怕,常常禅定不计时日。耶舍在树下禅坐,每次都自责:我年纪快近三十岁了,尚未证得圣果,我是多么的懈怠啊!于是,那一天,耶舍会不眠不食,专精勤苦,并忏悔先前的罪业。

        在这样日夜用功办道的时候,耶舍做了个梦,梦中博叉天王对耶舍说:“沙门你应当观察种种因缘,宏扬佛法,教化众生,以利益苍生为己任,为什么要克期小果,仅为自了呢?成就道业,也须假借众缘,还需要时节成熟方可,假如非分强求,苦行至死却不能证果”。

        耶舍听了博叉天王的劝谏,就做了游历诸方广行道化的打算。不久,耶舍即游访有名的城市,足迹遍踏西域诸国。在晋隆安中到达广州,住在白沙寺。

        耶舍擅长讽诵毗婆沙律,人们都亲切地叫他大毗婆沙。耶舍到广州,已经是八十五岁老人了,徒众也恰好是八十五人。当时,有清信女张普明向耶舍启请传授佛法,耶舍为她说佛本生缘起,并为她译出差摩经一卷。

        义熙年间,耶舍来到长安,正逢姚兴建立姚秦,姚兴特别祟兴佛教。耶舍既到了长安,姚兴对耶舍深加礼遇,异于常情。又有天竺沙门昙摩掘多也来到长安,与耶舍志同道合,二人相见,好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因此与耶舍共译舍利弗阿毗昙,以姚秦弘始九年初书梵书文字,到了姚秦弘始十六年才完成汉文,共译有二十二卷,太子姚泓亲自参与译场管理及润色文字,沙门道标为之作序。

        耶舍译经完毕,又向南游,到了江陵,住止辛寺弘扬禅法(四禅,八禅,不是达摩祖师的禅法)。那时候,有自渭径之滨,披斩荆棘而远来亲近耶舍的人,大约三百余人。来的士子及庶民,虽然有人对佛法沒有很虔诚的信心,但是,见到耶舍后,都敬佩并且心生喜悦。

        耶舍自己说有一个师父和一个弟子修持证得了阿罗汉果。耶舍曾经在外门户闭门坐禅,众人忽见有五六个沙门来入耶舍的禅室。又有时见有沙门飞来树端,而且不是一个。

        耶舍常常交往神通圣人,而日常生活却同世人一样,虽然众人未见耶舍示现大神通,当时的人都说耶舍已经证得圣果。

        到了刘宋元嘉中,耶舍辞别众人,回到西域,不知所终。耶舍有弟子法度,擅长梵汉语言,常为耶舍做翻译。

        法度本是天竺国女人勤子所生,勤子久居广州,往来经商,中途行到南康生下一个男孩,于是乳名唤做南康,男孩长大之后,取名金迦,入佛门之后名为法度。

        法度当初为耶舍弟子,传承耶舍经法,耶舍就回西域了。法度便独自挑起重担,矫正异说,以清规摄受大众。法度常说,要专学小乘,不许读方等经典,唯礼释迦一佛,不承认有十方佛,法度食单用一个铜钵,再沒有别的应供食器。

        法度让比丘尼鱼贯而行,悔罪之曰,伏地相对。只有刘宋前丹阳太守颜瑗女儿法弘尼,交州刺史张牧女儿普明尼,今都下宣业弘光诸比丘尼还沿习法度遗风,东土尼众也时有传承法度摄受尼众之法的。

        原典

        昙摩耶舍。此云法明。罽宾人。少而好学。年十四为弗若多罗所知。长而气干高爽雅有神慧。该览经律明悟出群。陶思八禅游心七觉。时人方之浮头婆驮。孤行山泽不避豺虎。独处思念动移宵日。尝于树下每自克责。年将三十尚未得果。何其懈哉。于是累日不寝不食。专精苦到以悔先罪。乃梦见博叉天王。语之曰。沙门当观方弘化旷济为怀。何守小节独善而已。道假众缘复须时熟。非分强求死而无证。觉自思惟欲游方授道。既而踰历名邦履践郡国。

        以晋隆安中初达广州住白沙寺。耶舍善诵毗婆沙律。人咸号为大毗婆沙。时年已八十五。徒众八十五人。时有清信女张普明咨受佛法。耶舍为说佛生缘起。并为译出差摩经一卷。至义熙中来入长安。时姚兴僣号甚崇佛法。耶舍既至深加礼异。会有天竺沙门昙摩掘多来入关中。同气相求宛然若旧。因共耶舍译舍利弗阿毗昙。以伪秦弘始九年初书梵书文。至十六年翻译方竟。凡二十二卷。伪太子姚泓亲管理味。沙门道标为之作序。耶舍后南游江陵。止于辛寺大弘禅法。其有味靖之宾披榛而至者三百余人。凡士庶造者。虽先无信心见皆敬悦。自说有一师一弟子。修业并得罗汉。传者失其名。又尝于外门闭户坐禅。忽有五六沙门来入其室。又时见沙门飞来树端者。往往非一。常交接神明而俯同蒙俗。虽道迹未彰。时人咸谓已阶圣果。至宋元嘉中辞还西域。不知所终。

        耶舍有弟子法度。善梵汉之言常为译语。度本竺婆勒子。勒久停广州往来求利。中途于南康生男。仍名南康。长名金迦。入道名法度。度初为耶舍弟子承受经法。耶舍既还外国。度便独执矫异规以摄物。乃言。专学小乘禁读方等。唯礼释迦。无十方佛。食用铜钵无别应器。又令诸尼相捉而行悔罪之日但伏地相向。唯宋故丹阳尹颜瑗女法弘尼。交州刺史张牧女普明尼。初受其法。今都下宣业弘光诸尼习其遗风。东土尼众亦时传其法。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僧光[4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209]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21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和[22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4)[27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3)[276]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2)[24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安(1)[278]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度[33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义[27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崇[336]

  • 白话《梁高僧传》丨于道邃[337]

  • 白话《梁高僧传》丨于法开[349]

  • 白话《梁高僧传》丨于法兰[328]

  • 白话《梁高僧传》丨支遁[365]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道潜[400]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乘[353]

  • 白话《梁高僧传》丨康法朗[459]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雅[538]

  • 白话《梁高僧传》丨康僧渊[34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