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24]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15]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13]

  • 对松悟禅[130]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4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59]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72]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20]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71]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66]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7]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81]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念《心经》的九个层次
     
    [ 作者: 星云大师   来自:网络   已阅:854   时间:2023-2-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2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念《心经》的九个层次

        作者:星云大师 

        《心经》中的第一个层次

        生命能量主要分布在脑和脊椎,其70%-90%集中在海底轮和水轮。

        通过打坐及冥想调息将此生命能量沿中脉提升并集中至月轮时,松果体内就可观见一个明亮的性光团。

        此称为月、佛性、自性或自在。月明后方可行观,叫自性观。在入定后所观见的自性就是自在菩萨。这是《心经》修行密法的起点。

        《心经》中的第二个层次

        菩萨观是已经进入大观的神通,已成就了三魂合观。大观时见到了什么?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破了肉身的“我”。

        若五蕴不空,依堕落生死轮回苦。只有悟到蕴空法的人,才可以度过一切苦厄。

        如把度理解为观音来度人救苦不是《心经》的本意。佛不度人人自度,行至菩萨观才能自度。

        《心经》中的第三个层次

        《心经》里舍利子密意是表示一种特殊的生命形态。脱离人体遁入虚空灵界的自性就叫舍利子。它是自性本空,亦色亦空,色空不二。

        舍利子出现后你的修行就会进入色空同观。

        人的六根六识也是互相神通妙用,此时的“真我”是无眼能看(天眼通),无耳能听(天耳通),无脚能行(神足通),等等。

        《心经》中的第四个层次

        又来舍利子,诸漏已尽,修到此时已成就了漏尽通,以归寂灭。此时修行者若打算舍弃人身出三界,回归法界外,自在更无忧,获得真舍利子。

        如若不明白,也不要再问了,还去静坐吧。照见五蕴实无所有,自然入空。既得入空,其法亦空。无生死可断,无涅槃可证,此即等觉、妙觉之境界。

        《心经》中的第五个层次

        修行到层次终于明白“真我”的体性了:

        (1)永恒性;
        (2)不染性,生命载体不能沾染它;
        (3)虚空性,阳光电光可以穿过它,但不相溶;
        (4)灵性,无所不知;
        (5)独立性,既可与宙心相溶充满宇宙,又可飘移出而独立存在;
        (6)依附性,可依附在动物植物人身上而成为其主宰,也可离去另寻载体。

        《心经》中的第六个层次

        修到第五层次是人空法不空,自性溶入光的海洋,是很多佛门弟子误认为的最高境界。

        问题在于这个所谓的最高境界其实并没出三界,而仅是在三界内寂灭了,误以为涅槃当佛去了。

        修行最危险的就是到第五层次而止观止行。第六层次要继续前行,日夜精进,得无所得,自性清净,无得无失。

        《心经》中的第七个层次

        修行到此成了人法俱空,无人无法了,溶入光的海洋而无智无得的永恒散解。但是生命并没有消失。了得人空名曰菩提,了得法空名曰萨埵,人法俱空名曰妙觉。

        果行圆满,得四果阿罗汉位,入第七密度世界。转凡成圣,悟佛三昧,无师智,自然智。继续精进前行则是第八密度菩萨世间。

        《心经》中的第八个层次

        修行到上一层人法俱空后,切不可止步,而须依据大神咒去找回自我的存在,这叫空不落空。若仅止于人法俱空,就心有挂碍而产生恐怖。

        这个心是指修行者的天心,即大灵,时时牵挂色魂的得失。只有按般若波罗密多大神咒接着修,方可无有恐怖,穷尽之法,全部放下,知见无见,即是涅槃。

        《心经》中的第九个层次

        三世诸佛之母即宙心大日如来。般若波罗密多,此即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是宇宙间威力最大的咒,意思是:我与宇宙同在,我与大日如来同在。

        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个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果位称为无上正真,园顿上乘。蓦然顿悟,亲见无上正真当为佛。佛祖拈花一笑,不可说……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此心常看圆满[247]

  • 看远,看淡,看透[329]

  • 不辜负自己,不辜负光阴,就是人生的圆满[439]

  • 玄奘大师圆寂纪念日:他不是“御弟哥哥”,他是“玄奘法师”[477]

  • 欣赏自己,就是幸福的开始[546]

  • 《心经》的心理疗愈功能[662]

  • 星云大师圆寂,千字遗嘱表达一生志愿![731]

  • 以心经说禅行[882]

  • 《心经》:当你累了就默念这三句话,不论什么事都会改变[996]

  • 佛门与明月:无心恰似中秋月,照见三千与大千[1047]

  • 《心经》:当你累了就默念这三句话,不论什么事,都会改变![1078]

  • 你认识你自己吗?星云大师解读5首禅诗,直指人心,明心见性![1418]

  • 星云大师亲授维系爱情六大妙诀,看懂受益终生![1297]

  • 《周易》说小满:人生不求太满,小满即是圆满[1683]

  • “人成即佛成” 佛陀一生的行迹[1589]

  • 《心经》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2140]

  • 这四句话是《心经》的精华要理!见者增福![2001]

  • 为什么我们总在寻找依赖[1718]

  • 不是冤家不聚头!南怀瑾谈因缘[1777]

  • 人生不要太圆满!有福的人才能看到[206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