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24]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15]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13]

  • 对松悟禅[131]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4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59]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72]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20]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72]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66]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7]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81]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3菩萨信仰 >> [专题]c3菩萨信仰 >> 正文


    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 赴感随缘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594   时间:2023-3-11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3月11日    佛学研究网

        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着甚深的因缘,因此几乎大家都知道有一位大菩萨名观世音,并且常常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说起来,观世音是别号,特别指这一位大慈大悲的菩萨,菩萨是通号,除了观世音,比如我们熟悉的文殊、普贤、地藏等都是菩萨。

        菩萨的别号,观是以智观察,世是世间,具体有几类不同:欲界众生、色界众生、无色界众生,三界都为有漏世间;二乘罗汉为无漏世间;菩萨为二边世间;佛则为中道世间。音是音声,十法界世间有种种音声,恶音、善音、有漏音、无漏音、二边音、中道音,皆为所观之音。观是能观之智,世音即是所观之境,这就蕴含着观世音菩萨之所以能够有求必应的两个方面——众生之感和菩萨之应。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一声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观十界世间一切苦恼求救音声,随令其离苦得乐,消灾免难,故号观世音。

        在我们凡夫看来,音声应当是用耳朵去听的,为什么这里说是观呢?我们凡夫耳朵只能听声,而不能观色;眼睛只能阅色,而不能听声,所谓“见不超色,耳不越声”。但是,观世音菩萨则没有这一限制,因为菩萨证得六根圆通,可以互用。观世音菩萨,观十法界之音声,而来教化援救众生,无苦不拔,无难不救,故称观世音。

        凡夫世间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乃至见思烦恼苦,观世音菩萨观其求救持名音声,即得解脱其同居土分段生死苦。声闻缘觉二乘众生,有尘沙烦恼苦,方便有余土变易生死苦;菩萨大道心众生,有无明烦恼苦,实报土变易生死苦。一称名号,九界三土众生之烦恼生死苦,皆令脱离,咸令成佛。

        因此,观世音菩萨名号,不但凡夫应念,罗汉、菩萨也需要念,菩萨无苦恼不拔,无刹不现身,其能观之智,与所观世界众生之境,唯是一心,故号观世音。

        以上是就众生之感一边来说,若论观世音菩萨之应,则菩萨早已成佛,但为度生心切,所以再示现来世间。菩萨示现有三十二应身,为对机故,或男或女,或圣或凡,其实本体同是一观音,无二无别,不过因为各人因缘不同,所见也就各有不同。就譬如水,人见为水,饿鬼见之为火,鱼虾龟鳖见之为房屋,而在天视则为琉璃。观世音菩萨对众生的应现也是如此,心量小者见小观音,心量大者见大观音,犹如敲钟,大扣则大鸣,小扣则小鸣。菩萨自己无大小人我之分,不过众生根机不同而已,实则观音周遍法界,所谓“处处池中有明月,家家门内有观音”。

        菩萨之所以能够做到“闻声救苦,赴感随缘”,自然源于他的本愿发心和无限慈悲,但也与我们众生息息相关。观音实则是众生心内之观音,比如我们众生虽迷昧颠倒,但六根之体原就是观世音之观智,六尘之体实是观世音之世音。观即如如智,世音即如如理。只是我们平时日用,六根粘六尘,根尘相接,则自性隐覆,不能显现。而观世音就如天上清凉月,常游于毕竟空中,只要众生心垢涤净,根尘迥脱,则菩萨之清凉月自然应现其中,如水清则月现,故能感应道交。凡遇盗贼水火等灾难临头,至心拼命念观音,念到一心不乱,心水澄清,则自性观世音显现,而得垂救。可见念观音而得救的道理,并不希奇古怪,更非迷信神异,而是极其平常的自心本具之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533]

  • 拜观世音菩萨做不到这两点,是非常遗憾的[808]

  • 观世音菩萨的本迹[813]

  • 观世音菩萨究竟是男身还是女身?[893]

  • 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来历[1024]

  • 观世音菩萨的大悲与大智[1362]

  • 观世音菩萨都有哪些常见形象?[1349]

  • 观世音菩萨的化世因缘[1656]

  •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往昔的因缘[2073]

  • 观世音菩萨感应初探[2437]

  • 观自在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是同一个菩萨吗[2085]

  • 观世音菩萨法门修持仪轨[3561]

  •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2795]

  • 我们应该如何信仰观世音菩萨?[1729]

  • 观世音菩萨无处不在,只看你是否认得出来[2571]

  • 六字大明咒,观世音菩萨的慈悲[2690]

  • 怎么样叫认识观世音菩萨?[2503]

  • 比较禅宗的参话头与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3225]

  • 如何获得观世音菩萨感应,这里有四条建议[2582]

  •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与功德,你知道吗?[35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