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3·12 植树节
今天是我国第45个植树节,植树造林既是保护生态、造福后世的公益性事业,也是佛教历代传承的优良传统。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寺院都是依山而建,藏于林深木茂之处。那么你知道佛教与树还有什么特殊的因缘吗?
佛陀降生无忧树下
据《释迦牟尼传》记载:佛陀并没有诞生在皇宫,而是在兰毗尼园的无忧树下。原因是古印度的风俗,妇女怀孕必须回娘家分娩。摩诃摩耶王后临产前夕,乘坐大象载的轿子回娘家分娩,途径兰毗尼花园时,感到旅途疲乏,便下轿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诃摩耶王后走到一株葱茏茂盛开满金黄色花的无忧树下,伸手扶在树干上时,在无忧树下生下了一代圣人——释迦牟尼,因此无忧树又被尊为圣树
佛陀成道菩提树下
相传,释迦牟尼通过五年参访六年苦修之后,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关于释尊成正觉时此树的情形,《修行本起经》卷下曾作以下之描述:“其地平正,四望清净,生草柔软,甘泉盈流,花香茂洁,中有一树,高雅奇特,枝枝相次,叶叶相加,花色蓊郁,如天庄饰,天幡在树顶,是则为元吉,众树林中王。”
佛陀涅槃娑罗树下
据《佛遗教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说释伽牟尼佛完成自己度化众生的使命,在拘尸那城河边娑罗双树下涅槃。其树四方各生二株,故称娑罗林或娑罗双树。
佛教经典结集七叶树下
佛陀首次教授弟子,讲经说法就是在七叶树下。据记载,印度王舍城有一岩窟,周围长满印度七叶树,又叫七叶窟,这里也是佛陀涅槃后其弟子们第一次结集经典的地方。佛陀灭度后,迦叶尊者于其处会集五百贤圣,以阿难陀、优婆离、迦叶等为上首,结集经、律、论三藏,安居三月,完成佛所说法的结集,其意义重大,所以七叶树也被称为佛树。
古今僧人常修行于树下
古往今来,僧人们都惯于在树下经行、打坐,乃至歇息。在佛教的行持中有头陀行,即修治身心、除净烦恼尘垢之十二种梵行。在《四十二章经》中,佛陀告诫修头陀行的比丘:“树下一宿,慎不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头陀行者一向是不住房子,只是坐到空气凉爽,且可以遮风蔽雨的大树下修行,但因不求缘法和供养,所以仅仅短住一宿即走。
以树抒怀 感悟佛法
植树护林,自古就是佛教的优良传统。禅师们常以树来抒发内心的境界,最著名的公案就是五祖弘忍门下神秀和惠能的偈颂。据说当年弘忍禅师准备传法给门人,验其功夫,于是就命大家写出体悟的境界。神秀写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则凭着自己的领悟,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千古名偈。
在植树节这天,不如走入大自然,注视和倾听一棵树,用心去品读那虬劲枝干的风骨,体会每一片绿叶带来的清凉,让我们在自己和众生心田播下智慧的种子,让心中的那一株菩提得以生根发芽,早日开花结果。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