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24]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15]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13]

  • 对松悟禅[131]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4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59]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72]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20]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72]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66]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7]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81]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2禅宗禅学 >> [专题]c2禅学研究 >> 正文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
     
    [ 作者: 明旸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751   时间:2023-3-15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3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禅学是佛教根本教义的一个中心论点,它是佛说一切教法之中的一大总相法门。这正是《华严经》所说的,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在开悟的人看起来,所谓头头是道,法法皆真。真是见色闻声,无非这个,扬眉瞬目,尽是玄机。

        可是对于迷昧的人看起来,所谓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真是迷头认影,当面错过,翳眼空华,无中生有。我们要知道,开悟的人,所悟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禅学嘛。迷昧的人,所迷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禅学嘛。这样看来佛教的禅学的的确确是一切法门的大总相法门了。也就是我们信仰佛教,发心修行的善男子、善女人,最后所要达到唯一的目的。

        禅宗,它是中国佛教最主要的一个宗派。是根据初祖达摩大师依《楞伽经》与六祖惠能大师依《金刚经》而创立的宗派。禅宗的产生,也是有它的历史因缘,这就是说:法不孤起,依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

        根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说,有一天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为了要令一切众生得大利益,就请佛说法,并且就把一枝金色的波萝花贡献给佛。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答应了他的请求,就高升法座。可是佛升座后一句话都不讲,只是手里拿着这枝波萝花静静地给在会大众看看。当时在座的许多弟子和护法诸天,看到这一情景,心里都在想着,佛平日一升法坐,就开口说法。今天很奇怪,为什么坐了好久,只是拿一枝鲜花给我们看看,这是什么道理呀?大家都不理解佛拈花示众的主要意义。

        正在这个时候,站在佛旁的一位老比丘,名叫摩诃迦叶尊者,看看之后,就领悟到佛拈花意旨,突然间破颜含笑起来。我们要知道大迦叶尊者,为什么看到佛的拈花示众,会破颜含笑起来呢?这就是他与佛一个是机,一个是教,机教相当,碎啄同时。他能够深深地彻底领悟我佛拈花的微妙法门,默契了佛的心宗,所以到了大迦叶尊者微笑之后,佛马上开口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与摩诃迦叶”。

        佛就把正法眼藏,传法给摩诃迦叶尊者,同时佛又把自己所搭金缕袈裟和青色天所贡献的钵统统都给了迦叶,这就是“衣钵真传”,成为西天第一代祖师。释迦牟尼佛传法所说这几句法语,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就是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后三叹奇哉所说的“大地众生,个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的真理,就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真理。如来的净智妙慧一切功德,就叫做正法眼藏。

        正法就是根本佛法,眼藏就是大智慧择法眼,能够普照一切,含藏万法,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都含藏此一法之中,这一法就叫做正法眼藏,什么是涅槃妙心呢?也就是说不生不灭的妙真如心。这个真如妙心,是一真一切真,法法皆真,一如一切如,法法皆如。它是不变又能随缘,随缘依然不变。它随迷缘,就做六道众生,它随悟缘,就成四圣法界。

        这就譬如冰之与水一样的,随冷气之缘就水结成冰,随热气之缘,就冰化为水。这个真如心叫做妙心,妙字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实相就是无虚无妄真实之相,这就是妙真如心,实相无相,无相就是无有一切千差万别虚妄之相,唯是真实平等一相。平等一相,就是微妙智慧德相。这正法眼藏是依照真心的大用方面来说,涅槃妙心就是按照真心本体方面来说,实相无相是按照真心德相方面来说,合起来就是根据真如妙心的体、相、用三个方面道理来讲,这个妙真如心真是一种幽微奥妙秘密的无上法门,这个微妙法门就叫做一法界大总相法门。

        它真是灵灵不昧,了了常知,无形无相,不生不灭的如来智慧德相。这种智慧德相,不但是佛有,我们众生也有,所以说即心即佛,即佛即心,这就是佛教禅宗的学说。简单的称为禅学。

        我们要知道,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这是无说而说,无言之道,要我们从眼根与耳根方面,能够得个消息,体会佛的无言妙道。到了摩诃迦叶破颜含笑以后,佛开口说了几句法语,这是以言遣言,无言之道。古人说:“大道本无言,因言而显道,真心本无相,即相而明心”,就是这个道理。

        我想到孔子,有一次对几位弟子说:“余欲无言。”弟子说:这怎么办,如果夫子你不开口讲话,那么我们这些小小的弟子们,就得不到教益了。孔子说:不要紧,你们看看天,它日日夜夜也没有讲话么。那春夏秋冬四时的节气,不是照样走得很好嘛?它一天到晚也没有讲话,那万物不是也生住异灭,辗转循环终而复始嘛。
       
        你们看,天何言哉。这就充分说明了,无言才是真正的大道。所以说妙高顶上,从来不许商量,到了第二峰头,才说出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文字禅的起源[244]

  • 禅宗对苏轼书法美学的影响[273]

  • 静波法师:禅宗并非鼓励人们空谈佛法|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445]

  •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流传[560]

  • 中国禅宗原始的宗风:梁代三大士[760]

  • 万里无寸草处去[599]

  • 清初曹洞宗寿昌、云门二系的传承及太平天国后江南禅宗尊宿[758]

  • 禅宗无相戒的流弊与后期修正[849]

  • 中国文化像一条龙,而禅为这条龙点了“睛”[1022]

  • 三个人,开启了中国禅宗乘风破浪千余年,你知道他们是谁吗[1094]

  • 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1444]

  • 中日禅宗文化与“雪隐”语源考析[1158]

  • 禅宗在金代的弘传[1398]

  • 禅宗与佛教中国化[1882]

  • 禅宗的顿渐法门[1669]

  • 禅宗的棒喝[1759]

  • 禅宗与川端文学的镜象之美[2017]

  • 禅宗历代祖师传法偈[2215]

  • 禅宗与中国画:妙悟不在多言[2273]

  • 禅宗对佛教的独特贡献[212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