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24]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15]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13]

  • 对松悟禅[131]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4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59]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72]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20]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72]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66]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7]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81]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536   时间:2023-3-17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3月17日    佛学研究网 

        《易经》为群经之首,广大精微,无所不包。
     
        其实,整部《易经》不过三个字:上、止、正。
     
        “上”加一竖,是“止”;“止”加一横,是“正”。
     
        这三个字,增减一个笔画,即蕴含着老祖宗三种大智慧。
     
     
       一、上:上进
     
        《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做人,当立志高远,有一颗奋发上进的心,砥砺前行。
     
        于萧瑟中刚强,于逆风中飞翔,遇挫不馁,遇难不畏。
     
        精进不休,发愤图强,如此,才能有一番建树,成就自己。
     
        刘备的一生,就是向上进取的一生。
     
        他生于微末,为兴复汉室奔波三十余年,仍一事无成,漂泊无定。
     
        戎马生涯里,也是小战获胜,大战皆败,数次从敌人的刀下艰难逃生。
     
        命运给了他一个很低的起点,苦难和失败也接连给他迎头痛击。
     
        但可贵的是,刘备从不服输,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去拼,一天一天去闯。
     
        最后,曹操在赤壁折戟沉沙,孙权退守半壁江南,而刘备却龙入大海。
     
        以荆州为跳板,顺江而上,直取益州,实现三足鼎立,从一个贫下中农,成为坐拥万里江山的汉昭烈皇帝。

         常言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即便深陷泥泞,也永远不要怀疑努力向上的意义。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地方就在于,你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
     
        有未竟的梦想就去追寻,有真正的热爱就去行动,奋勇向前,命运终将逆风翻盘。
     
        二、止:知止
     
        “上”加一竖,便是“止”。
     
        《周易·乾》中说:“上九,亢龙有悔。”
     
        意思是,居高位不思谦退,不免会因失败亡身而后悔。
     
        人这一生,要有乘风而上的勇气,更要有适可而止的智慧。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退一步,不是懦弱,而是明智的选择。
     
        该上则上,该止则止,行事把握分寸,慎之又慎,前途才能光明。
     
        陕西汉中的张良庙中,刻有两块石碑。
     
        其中一块写着“送秦一椎,辞汉万户”,另一块则是“知止”二字。
     
        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辅佐刘邦灭秦灭楚,功高盖世。
     
        然而天下初定,论功行赏时,张良却谢绝了“齐三万户”的厚封:
     
        “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还多次向刘邦示意想远离朝政,“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最后托病隐退。
     
        “汉初三杰”中,相国萧何被囚,大将韩信被杀,唯张良懂得“止”的奥义,得以保全善终,留下人生最完满的一笔。

        弘一法师在《格言别录》中说:“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红尘俗世中,功名无尽,富贵无边,诱惑无度,烦恼无疆。
     
        唯有心中有尺,行有所止,让自己保持超脱,方可远离祸患,守住清欢。
     
        三、正:守正
     
        “上”加一竖为“止”,“止”加一横为“正”。
     
        一横是天,一竖是地,做人就应顶天立地,持中守正。
     
        《周易》中讲:“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有力者之可行一时,有德者方可立一世。
     
        这世间纷乱无数,只有立身修心,端正人品,才能越走越远。

        晏殊出身于书香门第,但由于连年战乱,家道早已中落。
     
        但他天人之姿,年仅14岁就被推举参加殿试,若一举高中,不但可暮登天子堂,还能振兴家族荣光。
     
        意想不到的是,考题阅毕,晏殊却站起来说:“我曾做过这篇赋,请换别的题目考我吧!”
     
        晏殊的至真至诚,让宋真宗大为赞赏,赐他进士出身,让他在秘阁深造。
     
        后来,晏殊入朝为官,每逢节假日,他都闭门不出,在家读书学习。
     
        宋真宗知道后,问其原因,他坦言道:“我也喜欢游乐,只是囊中羞涩罢了。”
     
        也因如此,晏殊更得重用,当即被提拔为辅助太子读书的东宫官,一路步步高升。
     
        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正道直行,守住原则,守住良知,活出自己的气节。
     
        必能口碑出众,受人尊重,这是一个人行走于世间最好的通行证。
     
        上为进,止为退,正为守。
     
        人这一生,能进、能退、能守,就是最高级的活法。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69]

  • 人,可以精,但不可以阴[395]

  • 人,成于三悟,败于三忌[377]

  • 高处不为难别人,低处不为难自己[497]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以开心[599]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慧![714]

  • 爱自己,胜过爱你的手机[1247]

  • 如何增长智慧?如何预防魔事?如何降伏烦恼?快读《宝积经》![589]

  • 说话的智慧:觉者说法的次第[681]

  • 做最合适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583]

  • 知人不评,知事守口,知理不辩[670]

  • 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723]

  • 笑着吃亏的,都是聪明人[614]

  • “观世音”以耳根圆通著称,为什么不叫“听世音”?[1001]

  • 人最大的智慧,是要有自知之明[806]

  • 没有智慧的“慈悲”只是善良的傻瓜[779]

  • 楼宇烈:很多文化人信了佛教,反倒没文化了……[1000]

  • 智慧的念佛法[779]

  • 醒醒吧!没有智慧的“慈悲”只是善良的傻瓜[1359]

  • 人性最大的愚蠢,是自以为是[88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