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的心念:宇宙唯一的创造法则[108]

  • 活着,让自己高兴;做人,让别[104]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44]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69]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60]

  • 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142]

  • 永远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撑伞[126]

  • 邂逅秋,邂逅美好[13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50]

  • 有一种风雅,是茶名[111]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50]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47]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2禅宗禅学 >> [专题]c2禅学研究 >> 正文


    宋代永安道原和《景德传灯录》
     
    [ 作者: 杨曾文   来自:网络   已阅:751   时间:2023-4-15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4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进入宋代以后,禅宗风行全国,江浙一带尤为盛行。在古吴胜地苏州,先后有多名禅宗高僧在此驻锡和弘法,其中最早并且最著名的莫过于编撰《景德传灯录》的法眼宗僧永安道原禅师。《景德传灯录》是宋代最先问世的一部禅宗“灯史”。此后,相继有临济宗居士李遵勖编撰《天圣广灯录》、云门宗惟白编撰《建中靖国续灯录》、南宋临济宗悟明编撰《联灯会要》、云门宗正受编撰《嘉泰普灯录》问世,统称“五灯”。嗣后,南宋普济将“五灯”删繁就简,编为《五灯会元》流传于世。

        禅宗标榜直承于佛、西土诸祖直至菩提达摩及中土列祖之法,师资代代相传,标榜“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比照灯能照暗,以法喻灯,谓代代传法如同传灯,故称此类史书为“灯史”;又因以记述禅法语录为主,故也称为“灯录”。这类史书与以往传记体的僧传不同,只收编禅宗僧人的传记和语录,并且严格按照传法世系编排,可称之为以记言为主的谱录体禅宗史书。

        以下仅对永安道原禅师的事迹及其编撰《景德传灯录》作概要介绍。

        一、道原嗣法于法眼宗祖文益的弟子德韶

        道原,也作道源、道元,是禅宗史书“五灯”之首《景德传灯录》三十卷的作者,嗣法于吴越国法眼宗高僧天台德韶禅师。

        在唐末五代先后成立的禅门五宗当中,法眼宗成立最晚。法眼宗创始人文益(885~958)在立宗传法过程中得到南唐国主的大力支持,门下的得力弟子有60多人,其中最有名并且影响最大的是天台德韶禅师。

        然而在《景德传灯录》出世二十多年之后,宋代李遵勖编撰的《天圣广灯录》卷二十七载有“台州天台山德韶国师法嗣”五人的传录:杭州九曲院庆祥禅师、杭州兴教寺洪寿禅师、苏州承天永安院道原禅师、杭州龙山开化寺行明禅师、杭州西山奉諲山主。另在北宋云门宗僧契嵩(1007~1072)所编《传法正宗记》卷八记载大鉴慧能之十一世“天台山德韶国师”的法嗣弟子五十一人中,最后一位是“苏州承天寺永安院道原禅师”。

        据此,道原确实是嗣法于天台德韶禅师的弟子。

        二、对承天寺永安院和道原事迹的考察

        宋代李遵勖(?~1038)所编《天圣广灯录》是进入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后陆续编撰,直到景祐三年(1036)才最后完成,距道原在真宗朝编撰《景德传灯录》的时间不远。据《天圣广灯录》卷一所说:“……贤劫次第,前有六佛,《景德传灯录》中先已具载。今之编次,从因地以至传法来历,继自释迦佛以降。”意为既然《景德传灯录》已对过去六佛有详细记载,此书仅从过去第七佛释迦牟尼佛传记写起。可见李遵勖编撰《天圣广灯录》是参考并继承《景德传灯录》的,应当对道原比较熟悉。

        然而在《天圣广灯录》卷二十七中仅载录道原的语录,既看不到对道原生平的记述,也没有记述他编撰《景德传灯录》的事,从中却可得知道原嗣法于天台德韶,住持和传法于苏州承天寺的永安院。

        据宋代朱长文撰《吴郡图经续记》巻中《寺院·承天寺》记载,承天寺的永安院旧称弥勒院,另外尚有净土院、宝幢院、龙华院、圆通教院。

        参考史书有关记载可知,宋太宗在太平兴国七年(982)于京城太平兴国寺设译经院(后改称传法院),召请来自印度和国内的高僧翻译佛经,并陆续雕印《官版大藏经》(因雕造经版始于宋太祖开宝四年(971),故称《开宝藏》)。时在承天寺永安院的道原禅师得知此事,特地到京城,奏请朝廷借经版刻经。此后,在宋真宗景德(1004~1007)年间,朝廷又赐给道原宋太宗“御制四帙”和新译佛经十四帙。道原将这些经典带回苏州,于永安院保藏。

        道原在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原作“八年”,详后))将编修的《景徳传灯录》进献朝廷。真宗敕赐“承天寺永安院”之额,并诏每年可度僧一人。从此,弥勒院称永安院,并一直为禅院。

        以上这段记述可以补《天圣广灯录》所载道原事迹之所缺。

        三、永安道原的禅法语录

        道原虽然在所编《景德传灯录》中分卷对禅门五宗按传法世系记述历代禅师的传记和语录,然而对自己言行却一无涉及。李遵勖在《天圣广灯录》卷二十七在《苏州承天永安道原禅师》一章中记载道原在承天寺永安院上堂说法的语录:

        有僧问:如何是佛?师云:咄,者(这)旃陀罗(按:古印度种姓制度下的以屠杀为业者,意为卑贱的执暴恶人)。进云:学人初机,乞师方便。师云:汝问什么?学云:问佛。师云:咄,者旃陀罗。

        ……

        这是道原与门下弟子之间关于禅法的问答。

        当时各大丛林盛行参禅问道。禅师与参禅僧众之间通过各种机智的问答表述对空与有、真谛与俗谛、烦恼与菩提、修行与解脱、众生与佛等的见解。然而按照禅宗传法的宗旨,如何达到觉悟的解脱境界是不能从用语言文字详加表述的。禅师对于诸如道原弟子所问“如何是佛”、“佛法道理”、“祖师西来意”、“学人自己”(本来面貌)、“向上一路”(菩提之道)等问题,一般是不作正面回答的,往往采取回避,或用问东答西、反诘语来搪塞过去,甚至以棒喝等动作来应付,目的是启示参禅者自修自悟。道原对弟子的提问也是这样对待的。

        正是这位道原禅师,是《景德传灯录》的真正作者。
     
        四、《景德传灯录》原为《佛祖同参集》

        《景德传灯录》书名中的“景德”是取自宋真宗的年号。卷三、卷四所载“东土六祖”的传录在记述他们去世的年代之后,都特别注明此时至“皇宋景德元年甲辰”的年数,例如在菩提达摩传后载:“师自魏丙辰告寂,迄皇宋景德元年甲辰得四百六十七年矣。”在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传录之后皆有类似记述。因此一般皆以景德元年(1004)作为《景德传灯录》的编撰年代。然而从实际情况考察,《景德传灯录》的最后完稿当在此年之后。

        据现存宋朝杨亿《佛祖同参集序》,道原《景德传灯录》原题应为《佛祖同参集》。杨亿著《武夷新集》二十卷,编于景德四年(1007)十月,集编杨亿以往撰写的诗文。在卷七载有他写的《佛祖同参集序》,说随着禅宗的盛行,“诸方大士各立宗徒,互显师承,迭存语录”,唐代圭峰(“圭山”)宗密曾“合会众说”,撰写《禅源诸诠集》(《禅诠》),融通诸家,然而此书久已遗失,世上仅存《禅源诸诠集都序》。在这种情况下,道原出来编撰《佛祖同参集》,书成之后请杨亿写序。
       
        在《景德传灯录》卷首载有杨亿的序,与前序相应的部分是:

        有东吴僧道原者,冥心禅悦,索引空宗,披奕世之祖图,采诸方之语录,次序其源派,错综其辞句,由七佛以至大法眼之嗣,凡五十二世,一千七百一人,成三十卷,目之曰《景德传灯录》,诣阙奉进,冀于流布。

        他说道原参阅历代祖师世系,采集诸方语录,按照禅宗派系,编录传法语句,从过去七佛、西土二十八祖、东土六祖(菩提达摩为西土二十八祖兼东土初祖)、曹溪慧能下一世南岳与青原、青原下十一世(法眼文益下三世),共52世,1701人,书成三十卷,奉献朝廷。可以认为,此书就是道原的《佛祖同参集》。道原将《佛祖同参集》进献朝廷后,真宗皇帝诏命翰林学士左司谏知制诰杨亿与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李维、太常丞王曙二人,将此书(序称此书为“旧录”)加以“刊削”、“裁定”。道原之所以能够向朝廷献书,也许是得到杨亿的引荐。

        杨亿等人奉诏刊定《景德传灯录》的时间,最早也不会早于杨亿任翰林学士的景德三年(1006)十一月之前。据杨亿序文“迄兹周岁,方遂终篇”,刊定完成当在景德四年(1007)底至大中祥符元年(1008)之间。据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一记载,直到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正月庚辰(二十四日),经杨亿等人上书,才将《景德传灯录》“刻板宣布”,于二年后诏编入藏。
     
        五、道原是《景德传灯录》真正作者

        据以上可知,《景德传灯录》原成书于道原之手,经杨亿等人奉诏加以“刊削”、“裁定”之后奉献皇帝,经诏许才得以刊印入藏的。然而在《景德传灯录》出世300多年之后,竟有人出来对此书作者提出异议。后世最流行的源于元朝延祐三年(1316)的刻本《景德传灯录》之后附有南宋绍兴壬子(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郑昂写的跋,称:

        右《景德传灯录》,本住湖州铁观音院僧拱辰所撰。……又得杨文公(按:杨亿谥号)具择法眼以为之删定,此其书所以可信。

        意谓《景德传灯录》作者是湖州铁观音院僧拱辰,在携书进京的途中与道原同舟,道原将书窃走先行到京进献朝廷受赏,拱辰不与计较,从此世上认定道原是《景德传灯录》的作者。这一说法曾产生实际影响。

        然而此跋所说没有事实根据,是不足凭信的。

        《景德传灯录》是道原所撰的最有力的旁证,是由宋真宗钦定的经录《大中祥符法宝录》。此录由译经僧惟净等多人编于大中祥符四年至八年(1011~1015),而署名“奉敕编修”的是当时的兵部侍郎、译经润文官赵安仁、翰林学士杨亿。此录在社会上早已佚失,1933年在山西赵城广胜寺发现《金版大藏经》时,从中也发现此录和北宋另两个经录《天圣释教总录》《景祐新修法宝录》的残卷,后被收入《宋藏遗珍》之中。近年由中华大藏经局编纂、中华书局出版《中华大藏经》第73册收有《大中祥符法宝录》。此录卷二十《东土圣贤著撰二之三》在提要介绍《景德传灯录》三十卷各卷内容之后说:

        右此录者,诸祖分灯,随方化导传法徒侣,记诸善言也。谈无遣有,焕乎方便之奥枢;即色明空,寂尔灵源之妙指。纪斯法印,以示禅流。

        有东吴僧道原,采摭成编,诣阙献上。乃诏翰林学士左司谏知制诰杨亿、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李维、太常丞王曙同加刊定,勒成三十卷。大中祥符四年诏编入藏。

        这与《景德传灯录》前面所载杨亿撰写的序完全一致,并且提供此书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编入大藏经的信息。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宋代译经目录考[1012]

  • 临济、云门、曹洞三宗在宋代的传承[1454]

  • 宋代的佛典翻译与经录编撰[1396]

  • 净土法门在宋代的盛行与禅教思想对儒家的影响[1450]

  • 宋代禅宗丛林组织制度辨析[2305]

  • 一起回宋代,寻找传说中的九位黄檗祖师[2100]

  • 黄檗花开自有时:寻找宋代黄檗[2251]

  • 《景德传灯录》与佛教中国化研讨会召开[4075]

  • 《景德传灯录》中的茶与禅[2860]

  • 渗透与融合:宋代节日的道教化 [余敏芳][4006]

  • 宋代对宗教异端案件的防治[4012]

  • 宋代佛教戒坛的建置及其象征意义[3375]

  • 《景德传灯录》和禅茶文化[3853]

  • 云居寺宋代木雕造像展 现37尊精美宋代木雕[4542]

  • 宋代的佛教与茶[5669]

  • 从《水浒传》趣谈宋代的度牒制度[5181]

  • 被遗忘的礼仪:宋代道教斋醮科仪的变革[5211]

  • 济南佛慧山宋代石佛像被刷金粉,谁干的?[4929]

  • 宋代精致小木塔 果然藏有舍利子[7545]

  • 宋代以前佛经目录概述[913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