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39]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7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35]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16]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70]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17]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11]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88]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61]

  • 秋天可以耕种什么?种福田![14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愍[157]

  • “道场”略考——以佛教典籍为[113]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
     
    [ 作者: 罗建平   来自:网络   已阅:733   时间:2023-6-7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6月7日    佛学研究网

      汉字当中不仅仅有着神话智慧、哲学智慧,也有宗教智慧,下面就和大家讲一些和佛教心理学有关系的汉字。

      首先,“明”这个字,我们现在用的是日月为明,甲骨文里也有日月为明,但是比较多的是窗子加月亮,即日这个字,它的古字形是一个窗子,加上月,这叫明。窗子加上月,实际上是月光照进窗子,照亮屋子的情形。那么这个意象的潜台词,就是夜晚的时候,屋内黢黑,因为月光照进了窗子,所以明亮了。明这个字的关键是从黑暗到光明这么一个过程,因此我们把这个明字看作是从无意识到意识的深化过程。

      我们讲明心见性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如果不从文字出发,仅仅讲明心就比较单调,落实到汉字就很形象啊!为什么明心见性呢,那是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意象。

      汉字还有一套音的系统。“明”和名字的“名”古文相通是音义相通。我们经常讲到莫名(明)其妙,这两个字可以通用的。为什么名字的“名”也是明亮的意思呢?里面有讲究。

      《说文解字》当中说,名字的名上面是夕,下面是口,它讲夕是夜晚,看不见,所以要彼此呼唤才能知道。知道就是明白,也就是明了。我觉得这个解释,是从常识的角度来说的。它更深层的含义是哲学方面的,就是夕表示人性当中的混沌朦胧,昏暗的那种无意识,可以做这么一种解释,口就是指人的语言,是人的语言呼唤了它的黑暗,从昏暗从无意识当中唤醒,这叫“明”。

      所以有名和无名是不一样的,无名状态是混沌的,不确定的状态。大家做心理咨询或者做心理学的都知道,有一个叫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他在《爱与意志》这本书里就有提到,命名与原始生命力,他讲的原始生命力相当于弗洛伊德、荣格的无意识。一旦唤醒原始生命力中的名,就会战胜恐惧,战胜疾病。

      “名”意味着你的意识在主导它,这个名初也就是明,即名字的名是打破无明的黑暗,打破无意识的混沌,进入意识的秩序,叫做名。因此名和明相通,完全和无意识心理学中意识与无意识转化的情况相吻合。名和明相通,汉字就这样无意识地蕴含着真理。

      然后我们看看“观”这个字,观察的观呢,旁边有个鸟(鹳),是一种水栖类动物,它的眼睛特别大,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类似于猫头鹰的动物,所以观这个字呢,很可能是指夜间动物的眼睛。夜里面能够看清东西,这叫观,雚旁边加个火字旁就是古代用来点火的东西,引火的器械,和明亮有关系的。觀,佛教也叫内观,就是黑暗当中看到光明,这个跟前面讲的名的意象是相似的,我们用观这个字,不用看,都是有道理的。猫头鹰的眼睛就是在黑暗当中能看清楚。如果能在黑暗中看明白那就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即洞察。

      我们看名字的名和明亮的明相通,那么名字的名又和生命的命相通,名者命也。我们经常讲命名,这两个字相通。有人请我取名字,那怎么来研究这个名字呢,我说我取名呢要按照我的规则做,我不一定是按照通常的喜好,比如说按照古籍啊,当然也考虑这些因素,但绝对不能乱起。为什么呢,因为名字的背后是你的天命,名者命也,名字背后是天命,所以要命名啊。一个好的名字是天给的,叫天命。那怎么来看这个天命,是看你的生辰八字,这是命造里面的,所以取名要从那里面找依据,你的结构是什么,你需要什么,而不是胡乱地去取。名者命也就是这个道理。

      名的目的在于明白。你明白了,就是与天命接通了。做明白人不容易,因为他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命、明、名,这三个字相关联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面就讲了四个字,明亮的明,名字的名,天命的命,再加上一个鸣叫的鸣,鸣叫,因为名字是叫出来的,呼唤出来的,把你的天命呼唤出来,这叫鸣。那这就是中国字的一个独特性。

      我看汉字呢,经常会感叹,有人就问我古人这么聪明,怎么就想到这些事情呢,我说是,很有智慧这是一点,但还有一点,有些字古人恐怕不知道,是它的无意识赋予了这层含义,这才是它的奇妙之处。我们研究的是汉字无意识嘛。我们心灵当中也有这种无意识,你不知道。

      讲到智慧的智,我最近对它有一个比较新的理解,因为智慧的智是从知识的知发展过来的,那么知识的知是箭,一般跟射箭有关系,那射箭又跟视力有关系,所以智慧这个词和视觉有关系嘛,所以wise、wisdom、vision是相通的,u,v,w是一个东西,以前没有w,就有u,v,所谓的w是什么东西,就是由两个u组成的,就是double u,就是w。所以它们是相通的,w和u打头的字,往往相通,说明英文也有它的原型,有专门的分析,这个我们以后再说。

      我们讲到这个“知”的时候,它当时和射箭有关系。进一步看的话,不完全如此。“知”从口,通常表示讲话。然而加上矢,如何与知道有关系?我估计“知”从口不会是一般的讲话,这个口可能和咒语有关系,是形容这个口发出的咒语,强大到像箭一样射出去,不可阻挡。

      知的最初含义,我猜测很可能就是某一种咒语,像箭一样的咒语,穿破心灵的黑暗。如果说你不从这个角度理解,这个字本身就不容易解释。穿破心灵的黑暗,它的智慧就出现了,再下面加个日字,那就更加清楚了,就是日照人间种种事。

      这就是汉字,不能停留在表面去理解,一定要深入到古人的心性当中。所以对“知”的深层分析,表示誓言、咒语打破心灵黑暗,这与前面讲到的名字的名很相似,它是在黑夜当中,唤醒你的心灵,那不就明白了吗,明白了就有智慧。

      慧这个字比较复杂一点,上面是个扫把,从古文字的角度来讲,它是小的含义,微小,那它怎么会发展成大慧呢,因为智慧明明是小的智慧啊,我们有句话叫做拾人牙慧,小才嘛,那怎会大慧呢,都是有道理的,可能字本身就有种无意识的延伸,从形声字变成会意的,当然文字学家不同意,因为他没资料,没有这个直接的东西,那我们猜测可能会有,为什么?因为心上面有个扫把,就有特殊含义。这就是你的心灵上有积尘啊,把尘清除以后你就获得智慧了,这就更容易理解了。扫把意象挺神秘的,古代巫婆巫女都拿着扫把的,它是驱邪的嘛,所以妇女的妇(婦,从掃帚)这个字,就拿了一个扫把。有人做了比较现代的理解,说是女人打扫卫生,地位低下。其实在古代不然,扫把是一种驱邪工具,有很高的权力在里面。如果我们按照很俗的理解,拿个扫把扫扫地而已,那这个就和它的本意差远了。

      关于无和空。无原来就是無这个写法的,与跳舞的舞同源。这是神秘的事情,你看不见,所以用巫术手段去和它打交道。那巫术是什么手段呢,“巫”字有一个工,工具,就是仪器,对看不见的东西加以测试,去追寻那个看不见的东西,这是巫术。因此巫的音义通无。那在做巫术的过程当中,明明知道那个东西不可把控,很可能会有危险,所以那个工,做巫术用的器具,下面加个心就是恐惧的恐。我们现在的恐旁边再加凡这个字。恐惧的恐也来源于对看不见的东西的一个把握,因为没有办法控制,所以恐惧。如果想把握它,就成了巫术的巫,有巫术在的恐字,就是这个意思。同样,从心从式的“恜”也是对看不见的事物的把握,所以也表示恐惧。

      恐惧是对未知世界的感受,那么空呢?空的声符也有一个工,这个工就是对空间的感知。抽象地说,空实际上是控,对那个冥冥世界的控制和把握。实际上对那个世界的控制只有回到内心才有可能。这就是观,观察你的内心。观的结果发现是一片空,什么都没有,空。所以心空,就是无住,住就是主加个人(住的本义是停留)。心当中没有主人(心中无所停留),无住就是没有主人了。一个人自我意识很强,就是主人意识很强;心里没有主人,也就无住,不依靠任何人才是自由的,所以空加上竖心旁就表示诚恳、虔诚的意思。这你要慢慢去琢磨。那心空以后,这种心理状态是诚恳的意思,也是空虚的意思,它还有一个引申的意思就是呆头呆脑的意思。我们发现很傻的人啊,其实他是大智若愚,因为他有一点空啊。那些小聪明的人啊,心里关了很多事情,他是小聪明。

      所以《金刚经》里说不应住而生其心。“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就是你随时要观你的心,使心无所住,不断地观你的心,心就无所住,就不能被某样东西给限制住,不能念于某件事情,无挂念。你老是观念某件事情,心就静不下来,老是有这个事情那个事情,你就有住,就被某个东西给牵挂住了,这个住的话就不纯粹了,就不能进入真实的境界,你进不去。佛教讲不能着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就是这个意思。

      “空”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异体字(明代道人所创),简单讲,就是观心,上面一个观,下面一个心。经常观你的心,心就空了。那从中医的角度讲,心空的这种状态是喜悦,心空则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愉快的愉这个字,它旁边是俞,这个字的本来含义是独木舟,就是把圆木挖空以后做成的船,这种船叫俞,那加上竖心旁以后成了愉快的愉。所以愉快的愉的本质就是心空,心空了,心无住了,它的情感形态就是“愉”。这个竖心旁放到下面去,变成痊愈的愈。如果有疾病的话,假如你心能空得下来,那你就会痊愈,就是这个基本道理。所以我们讲汉字的道理和佛教心理学的道理完全是相通的。

      心空也是心窍的敞开,所以聪明的聪是心上面有一个窗口,心窗被打开了,有的人不开窍就是那一块没有打开,没打开就怎么讲也听不懂,就不开窍,所以就说聪明的人就是开窍,就是上面一个窗口打开了。那么忻这个字呢,就是竖心旁加个斤,斤是斧头的意思,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就是心开发的意思,就是拿把斧头把心给打开来。

      关于自我这个“我”,用得比较多,古人喜欢用“吾”,现在喜欢用“我”这个字,其实“我”这个字在甲骨文里面是兵器。兵器不是很有杀气嘛,是杀的意思,所以我们今天讲“我”的时候,其实是充满着我执,就是非常执着。有些人讲话的时候用我的频率蛮高的,他的无意识当中的我执就很强。

      同样用第一人称,用“吾”,它的意味更加深刻。古人喜欢用“吾”,现在喜欢用“我”,这是有讲究的。还有“余”,多余的“余”,用“余”的更好一些。

      因为“我”是古代的斧钺形兵器它有三个牙齿,攻击性很强。牙齿也是表示自我的意思,牙齿和“我”古音相同,牙和“我”发一个音。“我”这个字的先天就是攻击性。“吾”就是天地相交,这是从汉字角度讲,天地阴阳相生,就是“吾”。这个“吾”是天地间的大我。所以“吾”加上竖心旁就是悟,就是领悟天地,比“我”来得强多了。而“我”只知道打打杀杀,好胜心强,这是“我”(自我意识)的展开。

      接下来“余”和“舍”。“余”也是第一人称,“余”的形象和“舍”的形象很相似,它们本来的含义都是和房子有关系,它假借为第一人称。在梦的语言当中,房子通常也表示自我,把它假借为第一人称是有道理的。那“舍”是房子,表示自我。“余”是第一人称,但作为房子的舍为什么也表示舍弃的意思呢?

      这个要回归到商代游牧传统。这个游牧部落经常在路边搭建临时草庐,住个一两天又启程远行,到别的地方,原来的草庐(舍)就舍弃了。所以对他们来讲,这个“舍”是不断地换地方。居无定所,所以“舍”就有舍弃的意思。你要是不知道这种背景的话是不大好理解“舍”为什么会有这个舍弃含义的。从这里看人生的话,就是人生中没法固定的东西,往往要舍弃的,有这么一种象征在里面,所以我们说人在旅途。

      “余”也和这个有关系,“余”加个走之就是“途”,加个耳朵旁,就是“除”。“除”也是消除的意思,和舍弃,很相似的。

      予也是假借,予本来的含义是纺纱用的梭子,纺纱的时候穿过来,所以它有给与的意思,它有一个纺织的隐喻在里面,它把命运纺织出来了。所以自我是一种命运的纺纱,说到底就是自我是自己的命运的纺纱。但是这么个予字,反过来写就是幻想的幻,它的古文字是这样写的,看甲骨文就是这样,左右倒过来就是幻想的幻。所以这个“予”尤有意味。予作为第一人称的自我,背后是幻,就是自我实际上是无我,就是没有,是幻影,如幻如梦。反复强调我的时候,幻就出来了,是建立在幻的基础上的我,这个就是汉字的智慧了。予又是给予的意思,自我的自也有给予的意思,这个意义是相关联的。

      关于听、德性和天命,这三者也有关联。听(聼)这个字的右边和德这个字的右边是相通的。德是直心,你的心直接面对的那个状态,就是无挂碍的状态,就是观心,就是无住。不住就直心了,这种状态是德,就是完全放下的空的状态。老子讲道和德的关系,德是从道里面得到的,那么道是空,虚无无形为之道,无的东西必然通过心灵当中的无才能得到它。这个无的东西你怎么来把握它呢?你肯定得用同样的无才能把握到那个无。这好像不大好懂,但是道理很明显的。那个道是看不清楚的无,你心里有的话你肯定无法得到,你一定是把心空掉的,把心变成无的时候,你就得到了。所以有德性的人,他肯定是空心,他肯定是无住心。

      予也是假借,予本来的含义是纺纱用的梭子,纺纱的时候穿过来,所以它有给与的意思,它有一个纺织的隐喻在里面,它把命运纺织出来了。所以自我是一种命运的纺纱,说到底就是自我是自己的命运的纺纱。但是这么个予字,反过来写就是幻想的幻,它的古文字是这样写的,看甲骨文就是这样,左右倒过来就是幻想的幻。所以这个“予”尤有意味。予作为第一人称的自我,背后是幻,就是自我实际上是无我,就是没有,是幻影,如幻如梦。反复强调我的时候,幻就出来了,是建立在幻的基础上的我,这个就是汉字的智慧了。予又是给予的意思,自我的自也有给予的意思,这个意义是相关联的。

      关于听、德性和天命,这三者也有关联。听(聼)这个字的右边和德这个字的右边是相通的。德是直心,你的心直接面对的那个状态,就是无挂碍的状态,就是观心,就是无住。不住就直心了,这种状态是德,就是完全放下的空的状态。老子讲道和德的关系,德是从道里面得到的,那么道是空,虚无无形为之道,无的东西必然通过心灵当中的无才能得到它。这个无的东西你怎么来把握它呢?你肯定得用同样的无才能把握到那个无。这好像不大好懂,但是道理很明显的。那个道是看不清楚的无,你心里有的话你肯定无法得到,你一定是把心空掉的,把心变成无的时候,你就得到了。所以有德性的人,他肯定是空心,他肯定是无住心。

      圣人是听天命的,和声音的声(聲)是相通的,它有个耳朵嘛,圣人的圣(聖)有个耳朵,简化字就看不出来了,所以说德合无疆。懿德的“懿”字是美德的意思。懿左边是一(壹)。它原来是葫芦的象形,葫芦就是壹,壹就是葫芦,表示整体性,表示整合。那么右边是恣,表示恣意妄为。所以懿是把放纵心给整合起来的过程。人很浮躁很放纵啊,要把这种浮躁放纵的心念给整合成“一(壹)”的时候,这叫懿。懿的美德,是一个整合过程,把那种混乱的东西加以有序化。

    前面提到的自己的自,这个自是鼻子的象形,后来把这个鼻子变成第一人称,再加一个符号畀,就成为鼻子的鼻,就是这么来的,所以鼻子本来就是自己的意思,我们现在也指着鼻子讲谁是谁嘛,这个发音符号也是有道理的。畀这个字解释为给与,那什么是给与呢?鼻子最基本的给与是呼吸,吸气和呼气,就是气息的给和与,那么自己、鼻子和呼吸三者联系起来了。“自”就是自我的成长,是在和外部世界的给和与的气息交换当中形成的。而给与是呼吸,是灵魂。呼吸和灵魂有关系嘛。

      “自”的给予是通过社会化的关系,进进出出的实现自我成长。从抽象的角度讲,童年时期是吸收为主,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成熟了,就已呼出、贡献出的气有关系,所谓一个人对社会有贡献,与出的气息有关系,这就叫有出息。也就是说,鼻子的呼和吸,呼为主是小时候吸取阶段,以家庭养育、社会关心为主的;长大后,就出来。便是以奉献爱心为主的了。凡是吸气进去的是求人帮助,不成熟的人呢老是要吸气,他不去付出。所以鼻子本身蕴含着自我成长的给与,和上面讲的第一人称予是相通的。予讲的是纺织,命运之网给编织出来了;自我是通气呼吸的社会之网,它侧重于人的贡献,这是人称里面讲的。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佛教不赞叹没有智慧的“老实人”[332]

  • 心清净了,智慧就来了[303]

  • 李玟被抑郁症带走了!佛家有办法终结抑郁之魔吗?[691]

  • 一个人的顶级智慧和能力:知止[566]

  • 人,可以精,但不可以阴[761]

  • 人,成于三悟,败于三忌[668]

  • 高处不为难别人,低处不为难自己[792]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以开心[837]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884]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慧![1169]

  • 佛教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815]

  • 爱自己,胜过爱你的手机[1576]

  • 如何增长智慧?如何预防魔事?如何降伏烦恼?快读《宝积经》![812]

  • 说话的智慧:觉者说法的次第[1003]

  • 做最合适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800]

  • 知人不评,知事守口,知理不辩[906]

  • 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1089]

  • 笑着吃亏的,都是聪明人[824]

  • “观世音”以耳根圆通著称,为什么不叫“听世音”?[1399]

  • 人最大的智慧,是要有自知之明[105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