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的心念:宇宙唯一的创造法则[108]

  • 活着,让自己高兴;做人,让别[104]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44]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69]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60]

  • 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142]

  • 永远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撑伞[126]

  • 邂逅秋,邂逅美好[13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50]

  • 有一种风雅,是茶名[112]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50]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47]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你只管认真用功,到了时候,水到渠成,自自然然就会成功!
     
    [ 作者: 本焕老和尚   来自:网络   已阅:830   时间:2023-6-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3年6月8日  佛学研究网

        今天晚上,我想讲一个字。讲一个什么字呢?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说到底就是为了一个“行”字。“行”是最重要的。

        大家想一想,行有世间的行,也有出世间的行,有好的行,也有坏的行,我们从凡夫到圣人也是行,我们从圣人到成佛,还是行。离开了行,什么事都做不成。

        从无量劫到今天,我们已经离开了家很远很远,很久很久,现在我们想回家,还是靠行。不行则不能到家。佛陀所讲的一切法,都是为了让我们去行,佛陀所讲的一切经都是我们去行所依的路。

        所谓“经者,径也”。我们要回家,必须有路,有了路还必须去行。佛法就是我们回家的路,现在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沿这条路走下去,就有回家的希望,想一想看,这个行重不重要?要不要紧?

        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不辞辛苦,跑了坐,坐了跑,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一个“行”字!因为我们要回家,要了生脱死,所以我们要行。

        我们做任何事情,想达到任何目标,都要靠行。不行即不能成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行。利益众生是行,培福修慧也是行。声闻、辟支、缘觉这些圣人,授了记还要行。

        行了做什么?就是去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庄严国土;我们要想获得像佛一样的圆满、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没有别的法子,只有去脚踏实地地行,认认真真地培福修慧。

        大家想一想,我们做哪一件事不需要行呢?不要说我们今天是为了无上解脱,为了了生脱死,就是世间上的一切事情,有哪—桩事情不靠行就能成功?我看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去行,才能获得成功。

        像我们回家,了生脱死这样的出世间的大事情,更是离不开严格的行。不去用功地行,就想成佛作祖,那是痴人说梦。成佛作祖不是想来的,是行来的。

        既是出了家,就应当好好发心,从今天开始,生生世世都要行,时时刻刻都要行。几时有行,几时成功。几时不行,几时就不能成功。

        早行早回家,迟行迟回家,不行就永远回不了家。行贵在坚持,贵在不间断。不能说今天行了明天就不行,此时行了彼时就不行,在禅堂里行了,出了禅堂就不行,在寺里行了,到家里就不行。

        修行人,如果想把功夫用好,要时时刻刻和在在处处行,白天行,晚上也行,坐着行,走着也行,醒着行,梦中也行,那才是好的。

        总之,几时没有到家,几时都要行;几时没有成佛,几时都要行;即使将来成佛了,为了教化众生,还得行。行是主要的。几时行,几时就能到家。

        这好比回家的一条路,这一条路是我们要行的,不管是坐飞机来行,还是坐火车、汽车来行,还是一步步地走路来行,总之得行。

        当然行不是盲目的,得有一个目标,有个路线,要依正知正见来行。没有正知正见去行,行了也回不了家,有时会越行离家越远的。古人讲“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一个人用功,得有一双“择法眼”,要有所选择,不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的。今天这样行,明天那样行,邪知邪见重,像这样子用功,是没有什么结果的。

        所以,我们用功之前,先要树立起正知正见,依此去行,才能到家。若没有正知见,那你这一行不但不能到家,说不定行到地狱中去了还不自知哩。

        因此,我们大家在用功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地选择,选择好正道之后,就要好好地脚踏实地地去行。至于说什么时候到家,那就不用问了。

        路走完了,自然就会到家的。若一天到晚想到家,只这个“想到家”便成了妄想,是错误的。为什么?想生死是妄想,想成佛呢,还是妄想。

        要知道,了生脱死、成佛作祖,这些都不是想来的,到了时候,功夫一到,它就会自然来的。所以,我们不必去想,只一心地用功就行了。对我们用功的人来讲,有心去想,就成了妄想,就成了障道因缘。

        因此,我希望大家在用功的时候,放下一切,既不去想生死,也不去想成佛,只管认真用功,到了时候,水到渠成,自自然然就会成功。

        各位想一想,不用功夫,整天打妄想,打闲岔,能成佛吗?想是想不到的。你的功夫没有用到,路没有走完,想成功可能吗?不可能的。

        能不能开悟,能不能到家,这个不关你的年龄大小,功夫到了,十岁、二十岁就能到家,功夫不到,就是八十、九十还不能到家。

        六祖年纪轻轻就开悟了,为什么?他功夫到家了,只要一推门,门就开了,就进去了。我们现在到家了吗?没有,我们很多人现在还没有动步,离家还远得很。

        佛法是平等的,不论你年纪大小,动步早就早回家。当年高明寺来果和尚有个侍者,只有十几岁,还是个孩子。

        他跟来果和尚讲,他要走了,走了之后,希望来果和尚用一口缸把他装起来,过三年之后再给他开缸,然后给他的身体贴金。

        来果和尚说,你一个小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功夫,还要贴金坐龛子!小孩走了以后,来果和尚就把他用缸埋了,事后也就没有把他放在心上。

        过了几年,小孩天天托梦给老和尚,说他在缸里闭得不得了,赶快开缸。老和尚才想起这件事来,就去给他开缸,一开缸发现小孩还在那儿坐得好好的,于是老和尚就按小孩当年的要求给他贴金。

        贴金时,发现小孩头有点歪,老和尚就用棍子把他的头正起来,用绳子绑住。晚上,小孩子又托梦给老和尚讲,你把棍子撑着我的头,我疼得受不了。

        后来,老和尚又把棍子撤掉,小孩的头也不歪了。小孩贴金以后,那个哄动啊,一天有几万人来朝拜。闹了几天,老和尚发脾气了,对小孩说,你再这样闹,把你扔到河里去!到了第二天,居然没有一个人来朝拜了!

        你们看这小和尚多有本事。他已经到家了嘛。不能看他的年纪大小,要看他用功用得好不好。我们修行人,尽管用功去,几时到家就别去管它了。跟走路一样,一旦路走完了,也就到家了。

        在这里,我再讲一个人。虚云老和尚过去手下有一个很勤劳的人,他没有什么文化,一天到晚尽做些苦事,别人不做的苦差事,他都去做。

        但他一心念佛,修行很用功。人家都看不起他,他也不往心上放。他跟老和尚告假三年,外出参学,回来之后,他还是老样子,别人不去做的苦事重活儿,他都去做。

        他一个人住在一个小茅房里,有人看到他的小房子起火了,跑过去一看,什么也没有。

        他到死时,年龄不大,才三、四十岁。他走时,穿衣搭袍,拿着一把草,一把引磐,坐在一个草垫上,就这样自己把自己烧掉了。

        烧完之后,他坐在那个地方,还像好人一样,引磐还在手上拿着,这件事哄动很远。当时唐继尧在当地当督军,他要亲自看一看。唐继尧看时候,用手稍稍动他一下,整个身体都垮掉了,成了灰。

        后来,唐继尧就把那个引磐拿到博物馆去陈列起来了。大家想一想,一个人要成功,不一定要有很多学问,关键是自己要自觉地去用功。没有文化照样走得好,照样能回家。

        我就讲这两个故事,一个小孩,一个很勤劳的人,他们的功夫都做得很好。大家想一想,我们自己要不要好好地用功夫?我希望,我们大家不管是有文化也好,没有文化也好,老的也好,少的也好,都要好好地用功,我们将来也会走得很好的。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日本核污染水今日排海!面对环境污染,法师疾呼:我们还能喝什么?[402]

  • 你所谓的“顺其自然”,只不过是“顺其自我”![312]

  • 补充能量最好的方式:天补、自补、人补[445]

  • 用功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放下[711]

  • 真正的治病,从内心解脱开始[693]

  • 当你不再证明自己时,美就绽放了[744]

  • 你相信好运气可以“锻炼”出来吗?[532]

  • 青年学佛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727]

  •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三句话![749]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696]

  • 中国十二时辰,诠释了我们的一生[724]

  • 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都是水到渠成的[976]

  • 以天之道做事,以地之道处世,以人之道律心[881]

  • 看到自己的烦恼,如何从烦恼中解脱?[1193]

  • 克服焦虑,五种不为人知的自然方式[1268]

  • 佛以水譬喻七种人[1448]

  • 佛经典故:以水譬喻七种人[1975]

  • 惊人的四大定律[1506]

  • 从觉醒到解脱[1588]

  • 髡残说:我这辈子有“三大惭愧”[148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