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的心念:宇宙唯一的创造法则[106]

  • 活着,让自己高兴;做人,让别[104]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44]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69]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60]

  • 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142]

  • 永远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撑伞[126]

  • 邂逅秋,邂逅美好[12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50]

  • 有一种风雅,是茶名[111]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50]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47]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恒观菩萨,万物皆可言修行
     
    [ 作者: 秘禅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721   时间:2023-6-9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6月9日    佛学研究网

        自古以来,修行一词就被冠上五花八门的定义。有人说诵经持咒是修行,有人说拜佛念佛是修行;有人说打坐参禅是修行;有人说讲经布道是修行;还有人说心善足矣,何劳去修。如此界定修行都是偏事偏理的表现,只会使修行的道路越走越狭隘。

        那什么是修行呢?所言“修行”即修正错误的言行。如实解,如实行,解行相应,让身口意三业更加清净,举止谈吐更加靠近佛陀,乃至成为佛陀一样的人。其实,不论是念佛拜佛,还是打坐参禅,都离不开我们的一念心。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了什么样的行为。守护好每一念心不让它造作恶法,是获得幸福的最佳渠道。

        心是我们行为的指导老师,一念心用好就能培福,一念心用错就会损福。如何用心去发起真实无伪的修行,就少不了要谈到有十大愿王之美名的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中普贤菩萨其所发的十大愿,无疑是众生学习的楷模。初愿是通过以身礼拜来降伏内心的贡高我慢(礼敬诸佛);二愿以口来称赞佛陀的种种不可思议功德(称赞如来);三是发自内心的欢喜去承事供养三宝培植福慧(广修供养);四是积极忏悔过去有意无意所做的过恶,让未生的恶法不起(忏悔业障);五是随喜赞叹众生所修的一切善法功德财。如:见他人行善或获得利益时,发随喜心和赞叹心(随喜功德);见他人过恶,则应如镜照己面,反省自身是否有如此过失。

        乃至后面的“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表达菩萨欣求正法之轮常转与善知识能长久住世的愿心。且愿恒时追随佛陀的脚步去修学(常随佛学),乃至不做违逆众生,触恼众生的事,恒顺众生的善法,使之增长(恒顺众生)。这些大愿心所行的法,最后都要一一回向给众生(普皆回向)。并且愿众生也能如此发愿。当众生内心获得法水的洗涤,得到心安和清净,人类的世界就会更和谐。此菩萨的十愿深广无尽,非只言片语所能叙尽。

        最后,从经典回归到现实当下的处境,纵观世界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在为自身的幸福而奔忙。大人奔波于工作,学生奔赴于学习。面对这日复一日的工作与学习,难免会心生厌倦。如何处理对工作和学习厌怠,还得从自身的心念改变起,去化被动为主动。如果只把工作看成是获得薪水的一件事,当付出与收获不能成正比时,内心就会容易产生抱怨和厌嫌,甚至求捷径,去追寻更大的利益市场。假如能在自身已经拥有的这份正业中,去观察,去发现,寻找其价值与意义所在。便能够重新接受它,与此同时也能以欢喜心出发做工作里的每一件事。即使努力过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能做到“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以此正确的心态去接受工作里的一切,最后的行为导向不仅能够自利也能利他。学习亦复如是,若能一念心转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认清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学习的动力就自然如泉涌现。

        古有云:活到老,学到老。书本是学习的工具,学习离不开书本的知识,但又不能局限于书本。人生是一堂大课,认真对待当下的每一件事,把握住每一个念头,那么工作和学习都可以是一种修行,家庭和学校也可以是修心的道场。若能善用其心,修行的道场又何处不是。

        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切对境处,起心动念处,便是修行处。行善积恶,培福损福,不离当下一念。念善念恶,何去何从?还归于心。若以凡夫心,修行犹如汪洋之滴水。若以菩萨心,万物皆可言修行。故应学习菩萨,心随万物皆圆融。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236]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意思,可仍然天天都要念[260]

  • 六波罗蜜成就了菩萨十种自在[246]

  • 好好吃饭,来试试舌尖上的修行![419]

  • 菩萨因何名为“观世音”[417]

  • 修善业,就要这么修![487]

  • 菩萨的十种自在[537]

  • 修行如何入门?看看佛陀传授的五种调心之法[493]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729]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592]

  • 真正修行者,不见世间过[737]

  • 修行是为了找到自己[900]

  • 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717]

  • 自己因果自己了,自己修行自己好[690]

  • 人生三道门:精于事道、立于世道、顺应天道[728]

  • 怎样才名为菩萨[745]

  • 六祖大师教你在家如何修行[1009]

  • 勿使「菩萨」的真意义埋没[779]

  • 真正的修行与宗教无关![1072]

  • 当你读懂这3句话,所有苦难都能过去![114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