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真如丛书》——黄心川教授《东方佛教论》出版 |
|
[
作者: 如是我闻 来自:本站原创 已阅:8682 时间:2003-5-9 录入:foxueyanjiu |
收入 《真如丛书》
主编:妙灵 副主编:圣凯,黄夏年,刘元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1版
263千字 23.00元
ISBN 7-5004-3592-4/B616
【目录】
总序
释迦牟尼的哲学和社会思想 论龙树的中观哲学和辩证法 中国密教的印渡渊源 密教与道教 印度瑜伽与中国佛教、道教、民间气功等关系 印度吠檀多哲学与中国佛道思想的交流 印度、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当前东亚佛教的复兴情况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尼泊尔佛教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当前南亚宗教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韩国佛教的发展过程及其与中国的双向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佛教的交流——新罗来华佛教僧侣考 中国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论中国历史上的宗教与国家的关系 “三教合一”在我国发展的过程、特点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沙俄侵略蒙藏与喇嘛教 《法华经》与天台三大部 略述南山律宗唯识观 大型传记人物壁画——《唐玄奘》前言 玄奘的佛经翻译与玉华寺 《玄奘研究》发刊词 《玄奘研究文集》(一)序 《法门寺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序 在第四届国际佛教学术奖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巨赞法师文集》序 高扬著《金刚经新注》序 何建明著《晚清民国佛教思想史论——中国佛法的近代调适》序 横山纮一、广泽隆之编《佛教语辞典》序 评杨曾文教授著《日本佛教史》 霍旭初著《考证与辨析——西域佛教文化论稿》序 杨富学著《回鹘佛教》序
【后记】
我是学哲学的,搞的是思想史研究。在研究生期间,我跟任华先生学习古希腊哲学,曾经 翻译过西方哲学著作。毕业以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担任编译室主任,后来又在东方哲学教 研室工作,跟汤用彤先生学习印度哲学,给学生讲印度哲学。我认为,从思想史上来看,宗 教哲学是人类精神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回顾人类思想发展的过程, 宗教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现在我们所讲的在世界上起主流作用的思想文化,不管是西方 文化,还是东方文化,都与宗教思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西方文化,是受基督教 思想影响很深的一种文化,甚至可以说它是在基督教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方的 印度文化,更是宗教思想文化集大成的产物,我们经常称古代印度是一个善于思考,提出新 思想的国度,而这个思想有很多来自于宗教,事实证明,印度过去向外输出的主要还是与宗 教有关的思想文化。佛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明的泱泱大国 ,宗教在中国很多人身上虽然不像西方各国和东方印度等国各民族中间表现的那样虔诚,但 是它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主张人类思想发展的共同点在宗教上的表现尤其是明显的,过去我们老是谈论比较东西 方思想文化的不同和差异,这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它们之间的共通处却缺少仔细地研 究,通过宗教思想文化的比较,特别是共同点的比较,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 东西方的思想文化发展的轨迹。当前,世界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我们经常谈到人类 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上,飞机和电脑的发展已使东西方思想文化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未来民 办到底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现在不能一概而论,要作具体地分析。
佛教哲学是印度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在印度的创立,是在反婆罗门教 思潮的基础上出现的,但是它同时也受到过婆罗门教的影响,特别在教义理论思想方面有很 多东西就是来自于婆罗门教,是将婆罗门教的教义思想改造以后为我所用。这里向我们研究 宗教的人提出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即研究宗教要从整体上把握它的教义思想的发展,要注意 它在思想上的源与流的关系。中国佛教是从印度(包括中亚)传来的,传到中国后经中国人 吸收消化后成为中国的佛教,哪些是源,哪些是流,这些还需要我们去认真地加以研究才行 。古代中国的僧人很注意这个问题,在译经注疏时往往要将它们加以甄别,但是他们在研究 方面也有局限性,因为他们是站在佛教正统的立场上来看问题的,将那些佛教以外的思想理 论通通斥为外道而加以贬低,现在我们把宗教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来加以研究,就要克 服这种影响,站在更高的起点,超脱宗派的樊篱,实事求是地指出它的所在,恢复它的历史 本来面目。
回想我们在五、六十年代,当时全国研究宗教的人是很少的,全国除了教会的研究部之外 ,学术界研究宗教的人主要集中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毛泽东同志正是看到了这个不足,于是 才提出在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身)组建世界宗教研究所。今天,研究佛教 研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取得不少重要的成果。我寄希望于后 来者做出更大的成绩,让佛学研究事业进一步光大!
上海真如寺方丈妙灵法师热忱支持佛教研究事业,圣凯法师、刘元春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哲学室冯春凤先生、责任编辑宋立道先生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谨对他们 表示诚挚的谢意。
黄心川
于北京华威西里公寓
2002年12月1日
该书在本网的地址为:
http://www.guoxue.com/fxyj/book/huangxc01.htm
| |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