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16]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107]

  • 如果事与愿违,等一等也没关系[102]

  • 思维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113]

  • 远离你身边的“老实人”[117]

  • 真正厉害的人,都学会了“不生[120]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66]

  • 无所障碍,是从我们众生这边来[117]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56]

  • 空有无碍,进入中道的平衡实相[101]

  • 能改变命运的是你自己[114]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4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一灯能破千年暗!正月十五元宵节看璀璨灯火,吉祥殊胜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419   时间:2023-2-5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2月5日    佛学研究网

        在中国人的字典里,元宵节是比除夕更热闹,更亮眼的节日。春节收尾,新年伊始,定是要热热闹闹。吃元宵,赏花灯,四处灯火璀璨,火树银花。

        元宵节的形成融入了佛、道文化,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佛教燃灯的习俗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焕发熠熠生辉的华彩。

        节日的开端

        元宵节,又有上元节、火把节、灯节之称,追溯根源,最早可以从商周时代说起。

        在“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的商周,一年的祭祀都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在四季之中,开春的祭祀最为商周先民所重视。

        每逢正月吉日,除了准备美酒佳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还要行乡饮酒礼和射礼(射箭),有时还会在夜晚祭月。这一系列活动,开始有了元宵节的雏形。

        “元日祈谷”与“元宵节”虽然有一定的渊源,但正式成为节日,还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教的繁盛有关。

        在道教的“三元说”中,“上元”本为古代历法名称之一,农历的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第一个周期由新月到满月的一天。道教将这一天定为赐福的“天官大帝”的生日,并命名为“上元节”。

        除了道教之外,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中的燃灯之习也杂糅进上元节的活动中。《僧史略 ·汉法本传》中,相传“汉明帝令烧灯,以表佛法大明”。农历新年正值弥勒佛、燃灯佛佛诞,此时灯灯相传、光光互照,也意喻佛法传扬。元宵节这一天,寺院会燃灯供佛,举行祈福法会。

        人间上元夜

        早在南北朝时期,梁简文帝萧纲就在《正月八日燃灯应令诗》:

        藕树交无极,花云衣数重。

        织竹能为象,缚荻巧成龙。
     
        落灰然蕊盛,垂油湿画峰。

        天宫倘若见,灯王愿可逢。

        正月盛大璀璨的灯会中,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萧纲最渴望的是能够与“灯王”释迦牟尼佛相见。敦煌文书中的《太子成道经》记,释迦牟尼为“宝灯王〔时〕,剜身千龛,供养十方诸佛,身上燃灯千盏”。

        在隋炀帝《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一诗中,也描写了人间上元夜的火树银花不夜天。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

        幡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灯火闹元宵

        自先秦开始,历代王朝就实行了严格的宵禁政策,对于“犯夜”行为,处罚相当严厉。但也有一段时间例外,那就是在上元节期间,可以玩个尽兴,即便通宵达旦也不会被问责,时人苏味道有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平日的晚上,普通人活动的空间只有自己家,但到了元宵节这天,大家可以上街赏灯、购物、歌舞、吃喝等等,活动的空间也大大地扩展了。

        到了宋代,各类记录中所使用“元宵节”的说法已经远远多过“上元节”,“元宵节”逐渐替代“上元节”,成为这一天节日的主要称呼,直至今日。

        唐宋时期,百姓挂灯、打灯、观灯在正月十五逐渐成为习俗。从正月十四晚开始到正月十六晚,每当夜幕降临,各个城内的坊市门口会点燃花灯,家家户户紧跟其后,到了夜晚,便是一片灯火纷繁。

        《旧唐书》记载,唐睿宗在上元节时,曾到安福门观灯,与民同乐。观灯时,唐睿宗还让宫女和教坊女联袂而舞,为百姓夜游助兴。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正是元宵节古人的真实写照。上至皇城里的皇亲国戚,下至坊市中的市井百姓无不参与其中。元宵节脱离庙堂之上的肃穆,成为中国人的狂欢节。

        元宵狂欢在中国传统社会可谓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

        宋朝人的元宵夜,恰如辛弃疾《元夕》词所形容:“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宵节成为宋代民间最盛大、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宋朝将元宵放灯时间从唐朝的三天延长至五天。南宋淳祐年间,又增为六夜,正月十三日就开始放灯。

        从岁前开始,汴京御街两廊每天都有各色艺人表演各种娱乐节目:魔术、杂技、说唱、歌舞、杂剧、蹴踘、猴戏、猜灯谜,“奇巧百端,日新耳目”,节目单之丰富不亚于今天央视的春节联欢会。

        据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到了元宵节前后,人们又在御街山棚的左右,摆出两座用五彩结成的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塑像,身跨狮子、白象,菩萨的手臂可以摇动,从菩萨的手指,喷出五道水流,“用辘轳绞水上灯山尖高处, 用木柜贮之, 逐时放下, 如瀑布状。”——这或许是最早的人工喷泉装置吧。

        看似离尘出世的佛教如此圆融无碍地融入了中华传统节日与习俗之中,更添几分欢喜和美好。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元宵佳节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又美好的内涵。团圆,祝福,欢庆,吉祥,给中华儿女带来美好的憧憬和期待。

        祝您元宵节快乐,平安喜乐,福慧双增。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元宵节,点亮心灯开启智慧[2761]

  • 一身肩挑五宗,虚云老和尚临终教言,一个字[2684]

  • 请为众生点一盏明灯:恭迎燃灯佛圣诞,祈愿佛光普照,心灯长明[3221]

  • 元宵节习俗受到佛教的影响[2654]

  • 农历八月廿二,恭迎燃灯古佛圣诞,祈愿佛光注照,心灯长明![2705]

  • 学佛多年的你 知道元宵节源于佛教吗?[2071]

  • 元宵节点灯与佛教的渊源[3674]

  • 点灯敬佛!正月十五元宵节与佛教的渊源[2481]

  • 古代僧人元宵节都干啥:观佛舍利 点灯敬佛[2558]

  • 从宫中斗法到燃灯供佛 揭秘元宵节张灯缘起[4019]

  • 元宵节北京各寺院祈福地图[3755]

  • 一样的元宵节,不一样的过法[4039]

  • 元宵节与佛教的渊源[4316]

  • 古代高僧元宵节是怎样说禅的?[9159]

  • 元宵节与佛教的渊源 [温岭][5123]

  • 元宵节的故事:正月十五吃汤圆的来历[4613]

  • 供花、果、燃灯、香的意义[6073]

  • 燃灯与唐五代敦煌民众的佛教信仰[5511]

  • 佛教小知识:出家与燃灯[4090]

  • 元宵节:多元一体的节日[495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