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5日 佛学研究网
请君细品,一场禅茶即事。
烧水,温烫茶具。茶叶青绿,带有些许白毫。沸水醒之,一片片叶子在水中翻滚,得以舒展,随之而来的是香气。汤色金黄,啜上一口,似是冰糖山楂的口感,酸甜清冽。人工雕琢的痕迹下,仍然带有一丝野性难驯的气味,和些许的温柔。茶有些生,唇齿之间越发口干,并不解渴。
这是友人赠的一包栀子花白茶。白茶的口干舌燥之感,仍停留在唇齿之间,可见择茶也要凭据身体的状况。
这一杯茶,也终是喝出了未尽之意。这未尽之意,无关茶的好坏或适合与否,而是闻到了茶的香气,品出了茶的滋味。
每每坐于茶台前,泡上一杯清茶,总觉格外降火去燥。也有很多时候,像这样的夜晚,一个人泡一杯清茶,翻上几页书,偶有闲情逸趣,还会轻轻地读上一读。
喝茶这样的事是不适合热闹的。要么一人独与这天地精神相往来,要么有两三知己围炉夜坐话家常,人太多反而会变成一种负担。
记得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言道:“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若是把这酒炉换成茶炉,再借这天地间的皑皑白雪为沸水,正所谓“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我想茶之骨,玉也,有君子之性,彼君子之交,当温润如玉。在这闻、品、读和看不见茶气升腾的氤氲里,似乎妄念也慢慢停止了。
看见自己,看见被各种念头充满的自我,体会在看见一霎那后的透明质感,和看到自我时隐隐闪烁的苦痛和幻觉。如同唇齿之间的干涩,在缓缓延伸,延伸到全身的每个角落。
不把自我全部折断,是无法扩展心的边界的。自我折断的过程,如同在巨浪中穿梭,忍受着被拍打撕裂的痛苦,耐心而充满勇气地从一次次幻境中看到真相。这正是考验人性的时刻。
人活在自设的牢笼里。梦幻、理想、物质、情欲、知识、概念……莫不如此。深受牢狱之苦的人们总是喜欢冲破,搁置在我们身上的无形而庞大的经验,是何其空虚,是何其沉重。
体会、敞开和打开自我,供养出内心的美好,是原谅自我和他人。自我和众生,终其一生都在原地打转,奔竞几十年、一生,不断地陷入轮回。不管如何躲避与逃离痛苦,都无法回避痛苦的感觉,只会不断地重复痛苦。
不要害怕那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自己,去做一个善良、沉着、真实的人,这样的人已然是很富有了。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正当夜静人深时,天地一时澄澄地,且道是什么?
茶的滋味。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